在科技界的瞩目之下,2024年被广泛认为是AI技术全面融入手机领域的起始之年。各大手机厂商纷纷加速布局AI功能,力求在这一新兴赛道上占据领先地位。尽管普通消费者对于AI在手机中的实际应用感知可能才刚刚开始显现,但行业内部的变革早已悄然进行。
一位知名手机品牌高层曾在媒体面前透露,原本预计AI技术的用户教育过程至少需要两年,然而,Deepseek的出现极大地加速了这一进程,迫使手机厂商不得不加快AI技术的发展步伐。如今,AI不仅成为手机功能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品牌间市场营销的关键差异点。OPPO、vivo、华为、小米、荣耀等国产品牌纷纷推出各自的AI应用功能,试图打造独特的用户体验优势。
生成式AI在手机上的大规模应用,真正始于2023年底。借助高通骁龙8 Gen3、联发科天玑9300等高端SoC芯片的强劲AI算力,手机端实现了超过百亿级别的大语言模型运算。vivo的BlueLM、OPPO的AndesGPT、荣耀的魔法大模型、华为的盘古大模型、小米的MiLM等AI大模型产品应运而生,为多样化的AI功能提供了广阔舞台。
AI技术在手机上的初期应用主要集中在具体功能上,如AI消除、AI文生图、AI写作、AI问答等。其中,AI消除功能尤为受到用户欢迎,它使用户能够轻松去除照片中的多余物体或路人。OPPO和小米更进一步,推出了照片AI反光消除功能,相较于传统PS软件或付费应用,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处理方式。
荣耀推出的任意门功能同样引人注目。该功能基于用户意图进行系统级功能整合,用户只需将选中内容拖拽至侧边对应App图标,AI即可分析内容并执行跨应用操作,极大提升了手机交互体验。
随着AI技术的深入发展,AI智能体和多模态功能逐渐成为行业主流。2024年下半年,AI智能体(AI Agent)成为各大品牌竞争的新焦点。传统的语音助手功能有限,而AI智能体则更加聪明,能够理解用户意图并执行复杂任务。荣耀率先推出YOYO智能体,随后vivo、OPPO、小米、华为等品牌纷纷升级自家的语音助手。
以荣耀YOYO智能体为例,它具备模糊理解、界面识别、自动执行等多种能力,并支持单指令系统级任务执行、第三方应用任务执行及多应用协调执行。在发布会上,荣耀CEO赵明通过YOYO智能体完成了复杂的咖啡订购流程,展示了其强大的功能。小米、vivo、OPPO等品牌也推出了各自的AI智能体,如超级小爱、蓝心小V、超级小布助手等,这些智能体不仅具备语音交互能力,还能识别屏幕内容并执行跨应用操作。
多模态AI成为新的技术方向。传统AI模型通常只能处理单一类型数据,而多模态AI大模型能够同时处理图像、文字、语音、视频等多种类型数据,生成更为可靠的结果。例如,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提问,让超级小布助手识别图片或视频中的人物,并搜索其票房信息,整个过程涉及语音理解、图像识别、数据收集整理等多个环节。
尽管AI手机市场潜力巨大,但各品牌仍面临诸多挑战。为了提升AI功能和能效表现,手机厂商不断采用最新的SoC芯片和其他硬件,然而,AI算力和功耗问题依然突出。很多AI功能仍离不开云端大模型的支持,导致运营成本高昂。AI在使用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准确度也是用户关注的问题。尽管如此,手机品牌依然义无反顾地加大投入,因为AI不仅是市场竞争的关键,更是新的流量入口和营收增长点。
随着手机AI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AI手机的市场价值将逐渐显现。正如当年功能机向智能机过渡一样,手机AI的发展也需要一个过程,而我们正身处这一变革之中,见证并参与着这一历史性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