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养老博览会:科技人文并进,共绘中国养老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5-23 13:01 作者:苏婉清

在初夏的北京,一场聚焦中国2.8亿老年群体的盛会——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于2025年5月21日至23日在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启幕。这场被誉为养老产业“风向标”的博览会,携带着一系列贴近生活的创新方案,或将颠覆大众对养老的传统认知。

走进博览会的场馆,科技的力量温暖而贴心。智能沙发通过压力传感器预判老人的起身动作,主动给予搀扶;看似平凡的拐杖内置跌倒监测系统,能在关键时刻迅速通知家属;而陪伴机器人,不仅能提醒用药、监测健康,还能以方言与老人亲切交流。这些科技产品已不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设想,广东某养老院的负责人表示,去年参展的智能床垫已在30余家机构投入使用,显著减轻了护理员的夜间巡查负担。

本届博览会的一大亮点,是从“大而全”向“细而精”的转变。在适老家居展区,一款餐椅蕴含15项人体工学设计,椅背倾斜度可精准调节,有效缓解腰椎压力;老年鞋专区推出的“分趾减压鞋垫”,根据足弓变形程度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老年美妆区也悄然兴起,某国货品牌推出的低敏染发剂,在预售阶段便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行业专家指出,养老产业的未来,正藏在这些细微之处的创新之中。

博览会还特别设置了“时光隧道”体验区,让年轻人通过特制设备体验70岁老人的生活状态,感受视物模糊和关节僵硬的不便。一位95后的体验者感慨道:“当我连矿泉水瓶都拧不开时,才真正理解了奶奶常说的‘人老了不中用’。”这一体验区不仅增进了年轻人对老年生活的理解,更推动了适老化改造真正融入日常生活。“银发直播间”由老年人亲自试用产品,他们的真实反馈将直接指导企业的研发方向。

面对养老机构普遍面临的“用人荒”问题,博览会特设人才集市,民政职业学院推出了新型学徒制方案,学生在校期间即可进入养老机构实习,毕业后直接就业。更令人欣喜的是,多家企业联合推出了“时间银行”系统,年轻人通过志愿服务积累的“时间币”,可兑换未来的养老服务或折现。这一举措不仅缓解了养老机构的用工压力,还促进了孝老文化的传承。

本届博览会的另一大创新在于打通了线上线下的壁垒。通过“中福汇养”云平台,无法亲临现场的从业者也能全方位查看展品、参与论坛直播。多家展商还推出了“展后服务直通车”,如适老化改造企业承诺,在展会期间签约的客户,将在三日内完成上门评估。这场汇聚了全球220余家机构的盛会,不仅是一个产品展示的平台,更是一个探索中国式养老解决方案的实践舞台。从智能科技到人文关怀,从业者正以创新为笔,重新描绘“老有所养”的美好图景。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