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IDC发布了关于中国安全智能体市场的最新概览,揭示了AI在安全领域的蓬勃发展态势。据IDC预测,至2028年,中国安全智能体相关应用市场的规模预计将达到1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230%,AI正引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安全能力与AI的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
自2025年初DeepSeek的问世,大语言模型技术及其应用迅速推进,生成式AI市场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IDC的全球宏观经济预测显示,至2030年,AI将累积创造近22.3万亿美元的经济收入,占全球GDP的3.7%。这一趋势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增强组织的各项业务能力。
在安全领域,AI的应用并非新鲜事物。早在2003年,赛门铁克便首次运用机器学习技术来开发恶意软件的特征码。如今,以机器学习为核心的小模型能力已广泛应用于安全检测、分析、响应等领域,显著提升了威胁检测的效率。而生成式AI相较于小模型,在数据泛化、内容创造、交互等方面展现出更强的能力,其在安全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安全自动化和流程化的效率,助力用户实现更高水平的安全防护。
当前,生成式AI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步伐正在加快,众多技术服务提供商已推出安全大模型和安全智能体相关产品。IDC 2025年的中国区网络安全调研显示,61%的中国客户计划在未来1-3年内采购安全大模型产品和服务,而28%的用户则希望通过免费方式获取大模型赋能的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IDC预计,中国的安全大模型市场将在未来三年内迎来快速增长期。在此背景下,IDC发布了《中国安全智能体市场概览,2025:东风已至,未来可期》报告。
该报告深入调研了中国安全智能体市场的发展现状,旨在帮助市场全面了解安全智能体技术的历史发展及未来趋势,并为技术买家提供采购和建设建议。报告指出,生成式AI为安全智能体提供了强大的能力支撑,2025年后,每个用例将作为一个处理具体事务的智能体,为客户赋能,标志着安全智能体发展的元年到来。IDC将安全智能体的应用划分为六大类:安全运营智能体、安全检测智能体、数据安全智能体、代码安全智能体、安全合规智能体和安全攻防智能体。
为了帮助最终用户更好地了解和选择适合自己的安全大模型和安全智能体,IDC给出了以下建议:首先,用户应明确安全智能体(AI Agent)与自主安全智能体集群(Agentic AI)的区别,前者侧重于提升效果,后者则聚焦于提升效率,二者协同工作,实现自主化、自动化的安全防御。其次,安全智能体的建设需要分阶段进行,用户需为构建安全智能体和自主安全智能体集群做好充分准备,包括数据、工具、通信框架等方面的准备。然而,无论安全智能体的能力多强,人类的参与都是必不可少的,以确保业务的安全稳定运行。最后,用户应持续关注大模型的安全性,确保AI系统的安全性、道德性,考虑AI的可解释性、公平性、透明度等六大方向,这些方向需贯穿企业AI建设的全流程。
IDC中国网络安全市场高级分析师王一汀指出,中国安全智能体的发展仍处于产品快速迭代的初期阶段,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产品宣传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用户对安全智能体和自主安全智能体集群的概念。用户对安全智能体的实现效果及评价机制存在诸多疑问,这是技术发展阶段必然出现的问题。随着技术服务提供商产品的进一步成熟和客户部署节奏的加快,大家将逐渐对技术和市场的发展形态达成共识,IDC也将持续关注这一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