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与神经符号AI:打造未来机器人的“智慧双翼”

   发布时间:2025-07-22 19:45 作者:苏婉清

在人工智能领域,两项创新技术——具身智能机器人与神经符号AI,正引领着机器人技术的崭新篇章。具身智能机器人,这类机器人通过其物理身体与环境进行实时互动,获取智能。它们的核心在于“具身性”,意味着智能的形成不仅依靠数据和算法,更依赖于机器人身体与物理世界的动态交互。

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智能行为紧密地与具体环境相连。例如,当机器人需要抓取一个杯子时,它会综合考虑杯子的位置、桌面的平整度以及自身机械臂的物理限制等因素。这种机器人通过“感知-动作-反馈”的循环来不断积累知识,类似于儿童学习走路的过程,通过摔倒后的反馈来调整动作,从而优化抓取策略。机器人的物理属性,如机械臂的承重能力和传感器的精度,也会直接影响其智能表现。

具身智能机器人

神经符号AI,则是另一种创新的人工智能方法,它结合了神经网络与符号逻辑,旨在克服单一范式的局限性。传统的符号主义AI基于逻辑规则和符号表示,虽然可解释性强且能处理抽象推理,但难以应对非结构化数据和环境的不确定性。而神经网络,虽然擅长处理非结构化数据和噪声,但可解释性差且缺乏逻辑推理能力。神经符号AI则利用神经网络处理感知层任务,将非结构化数据转化为符号,再用符号逻辑处理推理层任务,实现了两者的优势互补。

具身智能机器人与神经符号AI的结合,为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机器人需要同时处理环境感知和任务推理,而神经符号AI正好提供了“感知-推理”的桥梁。机器人的传感器获取原始数据后,神经网络将其转化为符号,为后续推理提供“可理解”的输入。符号逻辑则能够处理复杂任务的分解,指导机器人的动作规划。例如,当机器人需要给老人递水时,它会先通过视觉识别老人和水杯的位置,然后用符号推理生成子任务,如移动到水杯处、抓取水杯、移动到老人处并递出。若中途水杯倾斜,符号规则会触发调整动作,如先扶正水杯。

神经符号AI还实现了知识的迁移与泛化。符号知识可以跨场景复用,使机器人在学会抓取一种杯子后,能够快速适应其他类似的场景。然而,这种结合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如何将神经网络的“概率输出”转化为符号逻辑的“确定性输入”,如何在动态环境中实时更新符号,以及如何优化“感知-推理”的实时性,以满足具身机器人的实时响应需求。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具身智能机器人与神经符号AI的结合将成为未来机器人走向“通用智能”的关键路径。这将使机器人既能像人类一样“看懂、摸懂”世界,又能“想明白、做对事”,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便利和创新。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