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手机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各大厂商纷纷使出浑身解数,争夺每一寸市场份额。根据权威市场研究机构IDC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机以39.9%的同比增幅,成功夺得出货量榜首,紧随其后的是华为、OPPO、vivo和苹果。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季度中,荣耀手机未能跻身前五,被归类到了“其他”类别中,这无疑给这家背景深厚的厂商带来了新的挑战。
荣耀手机,这个曾经被视为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品牌,如今也走到了发展的关键十字路口。2025年初,荣耀高层经历了重大的人事变动。十年老将赵明辞去CEO职位,由李健接任。同时,荣耀中国区销售部部长郑树宝、中国区CMO姜海荣等多位高管也相继离职,这一系列变动在公司内部引发了不小的波动。尤其是在上市的关键节点上,这样的人事调整无疑增加了公司的不确定性。
赵明的离职对荣耀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自2015年接手荣耀业务以来,赵明一直是荣耀的旗帜性人物。他带领团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实现了年出货量破亿的辉煌成绩。赵明的离开,让荣耀内部一时间无所适从,也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和议论。
面对这样的局面,新任CEO李健肩上的担子无疑很重。他不仅要接过赵明留下的重担,还要带领荣耀走出赵明离职后的阵痛期,重新赢得市场的信任。为此,荣耀开始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在MWC2025大会上,李健首次公开亮相,并公布了荣耀的阿尔法战略。荣耀不再满足于智能手机制造商的定位,而是要向全球领先的AI终端生态公司转型。未来五年,荣耀将投入100亿美元建设AI设备生态,与谷歌、高通等巨头展开合作。
除了拥抱AI技术外,荣耀还将海外市场视为未来增长的主力。李健拥有丰富的海外市场经验,这与荣耀的海外发展战略不谋而合。荣耀已经在欧洲、东南亚等地区进行布局,主攻高端市场和中高端细分市场。然而,在海外市场的拓展过程中,荣耀也面临着地缘关系紧张、关税高压、文化差异等外部条件的挑战。如何规避这些风险,将是荣耀在海外市场上需要面对的一大难题。
荣耀的IPO进程也备受关注。在完成股份制改造后,荣耀独立上市的议程终于被提上日程。然而,与小米等纯硬件公司不同,荣耀的业务结构相对单一,智能手机占据了大部分份额。在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进入红海阶段的背景下,荣耀要面对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因此,荣耀需要通过IPO获得足够的资金,继续探索新的业务方向。而李健公布的阿尔法战略,正是为了让市场重新对荣耀的未来产生信心,为IPO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