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推动的一项新进展引起了广泛关注。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完成《儿童手表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编制,旨在进一步保障儿童使用手表的安全性。
该征求意见稿目前正处于公示阶段,公众可以在2025年5月14日至2025年6月12日期间提出意见和建议。此次标准的制定,针对的是3周岁至14周岁以下儿童使用的手表,涵盖了外观安全、防水性能、电池安全、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内容安全等多个方面。
在外观安全方面,标准特别强调了手表不应有割伤或刺伤儿童皮肤的风险,确保外观突出部位光滑无害。同时,考虑到手表可能包含的小零件,如按钮和柄头,标准规定这些部件在受到外力碰撞时不应自行脱落,以防儿童误食。
电池安全方面,针对智能手表普遍使用的锂离子电池,标准要求防火防护外壳必须使用具有抗燃烧性能的材料,达到GB/T 5169.16规定的V-0级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要求不适用于传统石英手表,因为其电池为非充电电池,不存在燃烧风险。
在防水性能方面,标准指出,儿童手表应明示其防水等级,并满足GB/T 4208或GB/T 30106的相关要求。考虑到儿童佩戴手表时可能频繁接触水,这一规定有助于确保手表在进水情况下不会引发内部电路和电池的安全风险。
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是此次标准的重点之一。鉴于近年来儿童智能手表在信息安全方面的频繁问题,标准规定了包括操作系统安全升级、应用程序安全管理机制、开机和锁屏保护密码、多次接收错误身份鉴别锁定功能等多方面的要求。同时,对于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标准提出了详细的规定,确保儿童个人信息得到妥善处理。
内容安全方面,标准强调手表应建立儿童专属内容池,展示有益身心的内容,并禁止预置生成式语音问答应用程序。手表的语音问答应用提供的信息应来自固定知识库,并设置拒绝答复或固定答复机制,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为了防治网络沉迷,标准还从时长管控和应用管控两方面提出了要求。产品应支持设置可使用时长和时段,并限制除紧急电话外的其他功能在设定时间外的使用。同时,应用管控要求可设置应用程序不可用状态,以减少儿童对手表的过度依赖。
在付费管控方面,标准规定手表管理端应管控具有支付功能的应用程序,并设置安全锁或密码等保护措施。手表端应用程序不能进行充值,首次开通支付功能需要满足告知详情等要求,以保障个人财产安全。
标准还考虑了安全充电和通讯录交换的问题。为了确保充电安全,标准要求手表在充电时除紧急电话外其他功能不可使用,并规定充电器需满足相关安全标准。在通讯录交换方面,标准要求不同品牌手表之间允许添加通讯录,并通过安全的蓝牙协议确保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具备生物特征识别功能的儿童手表,标准也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手表应具备新用户注册功能、生物特征数据采集和识别功能,并允许已注册用户注销该功能。同时,手表还需具备防假体呈现攻击检测功能,以确保系统的安全和用户的隐私。
此次征求意见稿的主要起草单位包括西安轻工业钟表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华为终端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和机构。这些单位共同参与了标准的制定工作,为儿童手表的安全使用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