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起涉及百科词条数据的竞争纠纷案在北京海淀法院落下帷幕,该案被视作全国首例同类案件。
据悉,案件源自某网讯公司与某在线公司(统称二原告)对一家网络技术公司的起诉。二原告指控该网络技术公司未经授权,大量抓取并使用了其平台上超过60万条的百科词条数据。这些数据被用于充实被告运营的百科网站内容,二原告认为此行为严重削弱了其竞争优势,并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二原告指出,作为甲百科网站的所有者和运营方,他们多年来致力于网站的建设和维护,使之拥有了高度的知名度。甲百科网站上的词条内容,是二原告通过长期投入和精心编排所积累的宝贵资产,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然而,被告网络技术公司对此持不同看法。他们否认实施了抄袭或搬运行为,并质疑二原告对涉案词条是否享有应受保护的竞争权益。同时,被告还提出,二原告所主张的损失和合理开支缺乏充分的事实依据。
海淀法院在对此案进行审理后认为,二原告通过一系列的经营活动,将用户生成的零散词条内容整合在甲百科网站上,并以整体形式向公众传播。这种整合和传播行为,使二原告产生了独立于词条创建者的竞争性权益,这些权益应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
法院进一步指出,被告网络技术公司未经二原告许可,采用技术手段批量抓取甲百科网站上的词条内容,并将其上传至自己运营的百科网站。这种行为不仅缺乏合法授权,而且严重损害了二原告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同时,由于被告的行为涉及范围广泛,足以对甲百科网站产生实质性替代效果,因此构成了不正当竞争。
最终,海淀法院依法判决被告网络技术公司停止涉案行为、消除影响,并向二原告赔偿经济损失500万元及合理开支300万元。宣判后,双方均提起上诉,但二审法院维持了原判。目前,该判决已经生效。
此案的判决结果,不仅为百科词条数据的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也进一步明确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在数字时代的应用范围和保护力度。同时,它也提醒广大互联网企业,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必须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和竞争性权益,共同维护一个公平、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