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中航电梯有限责任公司的智能厂房内,机械臂精准抓取钢板,完成冲孔、折弯、覆膜等工序后装箱入库。一连串自动化操作行云流水,这家从“老三线”企业转型而来的本土电梯制造商,正以数字化手段重新定义行业生态。
“全国在用电梯超1000万台,维保服务和老旧设备更新是民族品牌突围的关键。”公司总经理朱洁指出,基于对后服务市场的深度研判,中航电梯已建成贵州省首个电梯安全数字化监管平台。该平台目前接入超1.07万台电梯,覆盖3624个住宅小区,通过物联网技术重构服务链条。
智能救援系统是平台的核心功能之一。当传感器检测到电梯静止且有人滞留超1分钟,系统将自动触发报警流程:后台人工二次确认后,立即通过物联网设备与轿厢内乘客对话安抚,同时向最近的维保人员派发救援工单。据大数据中心主任李从权介绍,该系统使平均救援时间从30分钟压缩至20分钟以内,既缓解乘客焦虑,也提升了应急响应效率。
“物联网不是简单的数据接入,而是通过实时反馈优化产品和服务。”李从权强调,平台积累的运行数据为设备改进提供了精准依据,有效增强了用户黏性。目前公司正在推进“一梯一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通过5G工业互联网对电梯从生产到报废的全流程进行数字化追踪。
数字化转型同样贯穿于制造前端。近年来,中航电梯研发投入持续增长,累计获得200余项技术专利,设备国产化率突破95%,年产能达1.5万台。2024年公司电梯出货量达3081台,其中70%销往省外市场,产值突破5.2亿元。更值得关注的是,其产品已沿着“一带一路”进入16个海外市场,2025年外贸订单预计达230台。
“电梯行业‘三分制造,七分服务’,我们要让每台设备都实现云端互联、安全可控。”朱洁透露,公司正与两家外贸企业洽谈合作,计划引入更多上下游企业,通过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目前,中航电梯已成为西南地区出货量最大的本土品牌,稳居全国电梯制造企业前2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