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换电行业新动向:储能升级、重卡崛起、无人驾驶蓄势待发

   发布时间:2025-11-26 18:22 作者:孙明

第八届深圳国际充换电与光储充展览会近日在深圳圆满落幕。这场为期三天的行业盛会吸引了超过800家企业参展,覆盖充电设备、换电技术、电池制造、储能系统、运营服务等全产业链环节。展会现场不仅展示了大量创新产品与技术,更透露出产业转型升级的明确信号——从单一设备供应向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角色转变正在加速推进。

储能系统成为本届展会最受瞩目的焦点。与往届以充电桩设备为主的展示格局不同,多家企业重点推出了集成化、场景化的储能解决方案。英飞源展出的分体式960kW液冷超充系统引发专业观众围观,该系统通过液冷技术实现高效散热,同时支持光伏发电、储能、超充、车网互动等多功能融合。优优绿能则带来了第三代超大功率充电模块系列,其125kW独立风道充电模组已获得多家头部企业战略合作意向,标志着工商业储能市场进入技术迭代关键期。

行业专家指出,储能系统正从新能源项目的配套设施升级为电网稳定运行的"调节器"。金冠股份总裁张荣纪分析称,当前储能技术通过平抑新能源发电波动,显著提升了电网灵活性。特别是共享储能模式的推广,通过资源聚合优化了区域负荷分布,使设施利用率提升30%以上。面对工商业储能收益模式转型,企业正在构建包含峰谷套利、虚拟电厂、需求响应在内的多元收益体系,未来可能通过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获取更高回报。

重卡电动化赛道在本届展会上异军突起。三一重卡、一汽解放等企业首次集体亮相,展示了覆盖物流运输、工程作业等场景的电动重卡产品矩阵。数据显示,虽然新能源重卡整体渗透率不足25%,但今年销量预计将突破20万辆,形成千亿级市场规模。这种增长态势正带动动力电池、充换电基础设施、智能调度等全产业链发展。科士达副总经理代宏伟认为,长续航、高安全性的电池技术将成为突破重卡电动化瓶颈的关键,特别是模块化电池设计可能降低用户购车成本。

展会现场,面向无人驾驶的自动充电技术成为创新亮点。万勋科技推出的CF1柔韧全自动充电机器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该设备通过仿生柔韧关节与视触觉AI技术,能精准识别车辆充电口位置并完成插枪动作,其柔软的机械手设计大幅提升了操作安全性。公司副总裁魏瀛透露,这款产品将首先应用于城市综合体等高密度场景,未来计划拓展至无人驾驶车辆的自动补能领域。

智能化趋势在多个展区得到体现。多家企业展示了融合视觉识别、机械臂控制、V2G技术的智能充电系统,以及基于大数据的充电站选址优化平台。上海启源芯动力副总监盛辉预测,电池技术将向模块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用户可根据出行需求灵活租用电池,退役电池的梯次利用也将创造新的价值链条。这种技术演进方向与科士达的战略布局不谋而合,代宏伟表示公司正在加大自动化充电设备的研发投入,以适应自动驾驶时代的能源补给需求。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