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羽绒价格大幅攀升引发市场高度关注,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榜单。据青岛羽绒市场业内人士透露,当前鸭养殖规模明显缩减,羽绒价格每日波动剧烈。以90%含绒量的白鸭绒为例,其价格从最低时的每吨17万元飙升至目前的58万元,鹅绒价格更是高达每吨98万元。受此影响,一件成人短款羽绒服需使用约100只鸭的羽绒,成本激增导致正规厂家出厂价直逼千元关口。
数据监测显示,羽绒价格自10月以来持续走高。根据羽绒金网统计,11月19日90白鸭绒每公斤价格达559.32元,同比上涨7.6%;90灰鸭绒每公斤541.94元,同比涨幅达9.58%。业内分析指出,除冬季需求旺季因素外,猪肉价格下行对羽绒产业链产生连锁反应。由于猪肉作为主要肉类消费品价格走低,养殖户对鸭鹅养殖收益预期下降,导致出栏量减少,进而引发羽绒原料供应紧张。
某羽绒加工企业负责人表示,行业存在"金九银十"的周期性特征,但今年价格走势超出预期。他特别提到:"鸭鹅养殖户对阶段性肉价非常敏感,当养殖效益不佳时就会主动减产。出栏量下降直接导致羽绒原料供应减少,这是推动价格上涨的核心因素。"该人士同时预警,若今冬出现极端低温天气,羽绒价格可能继续上扬。
成本压力已传导至终端消费市场。多位服装商家反映,真材实料的羽绒服价格明显上涨。有商户直言:"现在400-500元根本买不到优质羽绒服,700元以下的产品含绒量普遍偏低,可能只有70%-80%,达不到国家标准。"另有商家将"真羽绒"门槛直接设定在700元价位,强调该价位产品才能保证品质。
面对市场变化,消费者需掌握科学选购方法。2022年实施的新国标(GB/T 14272—2021)将"含绒量"指标调整为"绒子含量",并规定明示值不得低于50%。选购时应重点关注三大核心指标:一是绒子含量,数值越高保暖性越强,常见规格有70%、80%、90%;二是充绒量,需根据所在地区气温选择,例如同样90%绒子含量,200克充绒量的保暖效果远优于100克;三是蓬松度,可通过按压测试判断,优质羽绒回弹迅速且无明显压痕。
专家建议采用"一摸、二按、三闻"的简易鉴别法:触摸时若感觉填充物中有较多硬质梗状物,可能掺杂羽毛碎片或粉碎毛片;按压后回弹缓慢或留痕的产品,可能填充劣质材料;嗅闻时应无明显刺鼻气味,优质羽绒经严格处理后仅有轻微自然气息。这些方法可帮助消费者快速判断羽绒服品质,避免购买到以次充好的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