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空经济领域,一场创新变革正悄然兴起。峰飞航空近日正式推出全球首个“海空一体”低空经济解决方案,其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零碳水上机场”成为焦点,首次将低空基础设施拓展至广袤水域,有效解决了低空起降点面临的“选址难、部署慢、运维繁”等难题,为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全新的突破。
“零碳水上机场”堪称水上移动空港与智慧指挥中枢的完美结合。它集成了eVTOL起降平台、光储充能源保障系统、智能调度系统以及通信配套设施等多种功能,能够快速部署于江、河、湖、海等各类水域。该机场专为eVTOL航空器量身打造,采用纯电驱动模式。宽大的甲板作为起降平台,上面铺设着光伏板,船舱则被巧妙地设计为候机厅与机务室,共同构成了一个可灵活部署的零碳水上机场。它不仅能满足eVTOL的起降和充电需求,还能与eVTOL实现数据共享,进行智能协同。
峰飞航空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低空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eVTOL基础设施却存在较大缺口,起降场地的建设周期也相对较长。而水上eVTOL起降场地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适配多款eVTOL主力机型,包括工业级航空器大白鲨、2吨级货运航空器凯瑞鸥以及6座载人航空器盛世龙。这些机型共同组成了“海空一体”低空经济解决方案,能够在更多场景中迅速实现“点对点直达”。
这一首创的“海空一体”低空经济解决方案具有巨大的潜力。它能够激活海岸线、江河湖泊等“蓝色国土”资源,为沿海沿江城市群以及内陆水域城市提供可快速落地的低空经济解决方案,有望成为低空经济与海洋经济战略协同的重要支撑点。
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海空一体”低空经济解决方案展现出了强大的适应性。它可以满足海洋能源平台运维、高频通勤、海空文旅体验、应急救援以及移动空港集群作业等多种应用场景的需求,有效提升效率,引领低空经济与海洋经济实现融合发展。
低空经济作为“十五五”规划中重点布局的未来产业,正从试点示范阶段迈向系统化、规模化发展。在低空经济的赛道上,深圳展现出了前瞻性的布局,抢抓发展先机。目前,深圳已经汇聚了从eVTOL飞行器研发制造、飞行保障到运营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吸引了国内eVTOL领域的头部企业峰飞航空等一批优质企业入驻。今年以来,这些企业在新机型研发与适航认证方面取得了关键进展,有力地推动了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在实践应用方面,深圳的eVTOL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在跨海湾、连接核心商务区的观光与摆渡场景中,深圳的eVTOL已经开展了多次成功试飞,累计安全试飞时长已突破数千小时,为后续的商业化客运积累了宝贵的数据。业内预测,深圳的eVTOL产业目前已步入规模化运营的前夜,预计2026年将有望在全国率先实现商业落地。届时,“打飞的”通勤或许会成为深圳市民出行的新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