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终获保险代理牌照,超3万网点助力保险销售新征程

   发布时间:2025-11-26 12:44 作者:胡颖

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无论是繁华都市的街头巷尾,还是偏远乡村的角落,都能看到中国邮政营业网点的身影。这些网点功能多样,不仅能寄送快件,还能办理转账汇款、储蓄业务,甚至提供各类金融产品的购买服务。

2025年11月24日,一则消息引发了金融领域的关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文,同意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开展保险代理业务。此次获批的代理险种范围广泛,涵盖机动车辆保险、企业财产保险、家庭财产保险、货物运输保险、船舶保险、工程保险、特殊风险保险、农业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以及人寿保险、年金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其代理保险业务的营业网点限定为代理营业机构。

实际上,中国邮政早已是我国保险代理领域的“巨头”。依托庞大的邮政网点销售网络,中邮保险迅速成长,总资产规模突破6800亿元,跻身国内前十大险企行列。

为何中国邮政此时才获得保险代理牌照?这背后有着独特的经营逻辑。一位熟悉中国邮政的人士透露,此前中国邮政一直借助邮储银行的资质开展保险代理业务,此次向金融监管总局申请恢复邮政代理资质,主要是为了解决合规问题,保险业务的整体逻辑和经营模式并未改变。

中国邮政的经营模式独具特色。按照国家规定,其以邮政、快递物流、金融、电子商务等为主业,实行多元化经营。旗下不仅有邮务业务、快递业务子公司,还拥有邮储银行、中邮保险、中邮证券等金融类子公司。

在银行业和保险业的运营上,中国邮政采用了不同的模式。在银行业务方面,采取“自营 + 代理”模式,邮储银行与邮政集团签订委托代理银行业务框架协议,委托邮政企业在代理网点提供吸收本外币储蓄存款、结算类金融服务、代理类金融服务及其他服务。在保险业务上,则采用“自营 + 代管”模式。2011年,原保监会下发通知,明确中邮保险设立省级分公司后,可委托当地省邮政公司通过所辖的市、县(区)邮政局辅助履行当地业务的非核心相关管理职责,这意味着中邮保险无需大量设立分支机构,可由邮政代理网点代管。

邮储银行的发展历程也与中国邮政紧密相连。其前身是中国邮政的储汇局,并非独立法人。2007年3月,在改革原邮政储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2016年9月,邮储银行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2019年12月又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邮储银行的招股说明书曾披露其与中国邮政保险代理业务的情况。中国邮政各分支机构通过邮政营业所等网点从事保险兼业代理业务,邮储银行也参与其中。邮政企业网点主要代理销售机动车辆保险和消费型、保障型的简易险,这类简易险是对保费低、保障期限短、手续简便、核保简单的消费型、保障型“普惠”类保险产品的统称,以家庭财产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医疗补充保险等为主;邮储银行代理销售的险种包括人寿保险、年金保险、企业财产保险、家庭财产保险、机动车保险、货物运输保险、船舶保险、责任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及健康保险。

邮储银行成立后,为解决内部竞争问题,中国邮政出具了《避免同业竞争的承诺函》,表示公司不再从事保险兼业代理业务,且许可证到期后不再续期。此后,多家中国邮政所属机构主动申请注销了所持的保险兼业代理牌照,邮政营业网点则一直使用邮储银行的代理牌照开展保险代销业务。

2021年,新的《保险代理人监管规定》正式实施,对转代理进行了限制,中国邮政开始计划申请属于自己的保险代理牌照。目前,中国邮政营业网点数量达5.4万家,其中超3.2万个网点兼营金融业务。这些邮政代理金融网点为邮储银行贡献了大部分的储蓄和中收业务收入,中国邮政保险代理业务的年保费规模也超过3000亿元,不过中邮保险在其中占比不到四成。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