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集团近日公布了2025/26财年第二财季财务数据,报告期内营收与利润均实现显著增长。数据显示,当季营收达14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经调整后净利润为36.6亿元,同比增长25%。这一业绩表现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尤其是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成为焦点。
在业绩说明会上,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首次披露了人工智能相关业务收入情况。据介绍,AI相关业务已占集团总营收的近三成,其中AI PC出货量占比达到33%。这一数据表明,联想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商业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杨元庆特别强调,AI的应用范畴已远超大语言模型,在计算机视觉、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等多个领域均展现出巨大潜力。
针对当前市场热议的"AI泡沫"论调,杨元庆表达了不同观点。他认为,创新初期出现投资过热和竞争激烈是正常现象,局部泡沫难以避免,但从整体发展趋势看,AI绝非泡沫。他指出,本轮AI浪潮由大语言模型引发,带动了GPU云基础设施的爆发式需求,而随着技术普及,AI正在向更多领域渗透,其应用深度和广度才刚刚开始。
在核心业务方面,智能设备业务(IDG)继续保持稳健增长。该板块实现营收1081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AI设备收入占比接近四成。杨元庆分析称,PC市场回暖趋势明显,全球出货量在第三季度同比增长9.4%至7590万台。他预计,受Windows 10更新周期和AI PC需求双重驱动,明年PC市场有望实现5%至10%的增长。
面对近期存储零部件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的挑战,杨元庆表示已采取应对措施。通过与关键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联想能够保障供应链稳定并控制成本。他透露,公司对未来两个季度的毛利率和净利润表现充满信心,不会因零部件价格波动受到实质性影响。市场观察人士指出,这种供应链管理能力将成为联想在行业竞争中的重要优势。
基础设施方案业务(ISG)和方案服务业务(SSG)同样表现亮眼。ISG实现营收近300亿元,同比增长24%;SSG则继续保持高利润率,营收增长近20%。杨元庆在内部邮件中透露,项目与解决方案服务及运维服务在SSG营收中的占比已提升至近60%,显示出公司向高附加值业务转型的成效。
值得关注的是,联想计划于明年1月推出全球首款个人超级智能体。这款新产品将具备跨设备协同能力,可连接可穿戴设备和环境感知装置,同时调度便携式终端和个人计算中枢。通过持续学习用户习惯和预测意图,该智能体有望重新定义个人计算体验。行业分析师认为,这标志着联想在AI终端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