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关于奢侈品销售遇冷的讨论不绝于耳,但真实的市场表现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走进商场,奢侈品专柜的客流量似乎有所减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消费者对奢侈品的热情消退。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人正从传统的正价购买转向折扣渠道,以更理性的方式延续对奢侈品的追求。
今年“双11”期间,奢侈品在电商平台的成绩单尤为亮眼。天猫数据显示,10月20日开售后,奢侈品牌整体成交额实现两位数增长,Balenciaga、Burberry、Canada Goose等品牌均取得高双位数增幅。主打品牌特卖的唯品会同样表现突出,1至9月奢侈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超30%,双11期间多个品牌增速显著:EA7增长38%,BALLY增长35%,Burberry增长22%,汤丽柏琦更是以60%的增速领跑。
这些数据折射出消费者购物心态的转变——他们不再为品牌溢价盲目买单,而是更注重性价比与实用性。过去,年轻人可能为了一款限量包或球鞋节衣缩食,如今则更倾向于通过奥莱、唯品会等特卖渠道选购经典款式。尽管这些商品可能并非当季新品,但耐看的款式与经典的设计依然能满足他们对品质的追求。
特卖平台的优势在于供应链整合能力。通过与经销商或品牌方直接合作,这些平台既能提供折扣价格,又能确保商品正品品质。消费者无需再为价格与品质的平衡纠结,而是能以更合理的预算买到心仪的品牌商品。这种模式正逐渐成为奢侈品消费的新趋势。
今年,奢侈品特卖行业迎来重要升级。唯品会全面接入中国中检正品管理库,对入库奢侈品实施100%全检。每件商品需通过中检鉴定师交叉鉴定,并生成一对一鉴定报告证书后方可上架销售。这一“售前鉴真”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了额外保障,省去了自行送检的麻烦。作为央企背景的权威机构,中检的介入进一步提升了特卖平台的可信度。
从消费者心态变化到平台服务升级,奢侈品特卖赛道的崛起并非偶然。当性价比成为核心诉求,当正品保障成为消费底线,这一市场正以更稳健的姿态吸引越来越多追求品质生活的精明消费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