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相关建设项目总数突破2万个,标志着这一融合创新模式正式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在平台建设方面,国内已涌现出300余家具备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其中重点平台的工业设备联网数量超过一亿台,形成了覆盖全产业链的数字基础设施网络。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自主构建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已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为全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在应用成效方面,首批认定的百家5G标杆工厂通过技术改造实现显著提升:平均生产效率提高25%,产品不良率下降21%,综合运营成本降低19%,展现出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实质性效益。这些工厂覆盖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原材料等重点行业,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典型模式。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完成41个工业大类的全领域覆盖,并达成5G工厂"百千万"建设目标(即建设百家标杆工厂、千家特色工厂、万家基础工厂)。当前工作重点正转向深度融合创新,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协同赋能行动已启动实施。通过构建"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将推动生产制造向智能化、柔性化方向演进,同时提前布局6G与工业场景的融合研究,为下一代工业革命储备技术能力。
专家指出,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已形成"平台+标识+5G"的完整技术体系,在设备联网、数据采集、智能分析等环节实现关键突破。随着融合应用的深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正从单点突破向全流程优化迈进,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下一步将重点突破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转型,持续提升工业互联网赋能实体经济的质量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