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持续走低,宠物保暖消费市场迎来年度高峰。从传统猫狗服饰到异宠电子温控设备,各类保暖产品销量激增,折射出宠物经济向精细化、科技化方向演进的趋势。数据显示,今年“双11”期间宠物食品销售额突破94亿元,保暖用品更从季节性商品转变为全年刚需,市场规模持续扩张。
在成都武侯区一家宠物用品店内,货架上陈列着从基础款羽绒服到新中式加绒服饰的多样选择,最引人注目的是专为川西徒步设计的防水冲锋衣。“这款定制款能卖到上百元,占冬装销量的三成以上。”店主唐女士介绍,自10月中旬降温以来,门店周销量稳定在30件,秋冬总销量预计突破500件。顾客群体呈现多元化特征:既有追求潮流的年轻群体,也有为老年犬挑选柔软衣物的银发族。一位“90后”消费者展示的购物清单显示,她为雪纳瑞购置了智能温控马甲、专用加温器和阳光灯,总花费近千元。“虽然相当于我一件大衣的价格,但宠物剃毛后怕冷,这笔投入很值得。”
个性化需求催生出新消费场景。成都某宠物缝纫工作室推出的DIY课程受到热捧,10月以来已有上百位学员报名。“成衣难以完全贴合宠物体型,DIY既能调整尺寸,还能制作动漫主题服饰。”工作人员展示着用旧羽绒服改造的棉衣和带定位功能的保暖背心。更有消费者携带宠物体检报告选购面料,要求具备透气防静电功能,避免刺激宠物皮肤。线上渠道同样表现强劲,网购平台数据显示,标注“智能温控”“防水防风”的宠物服饰评论区满是晒单,值得买科技统计“双11”期间宠物服饰销量同比增长42%。
异宠市场的保暖需求正推动行业向电子化系统转型。饲养三只鹦鹉的吴女士今年购置了加绒鸟窝和小暖炉,通过湿度传感器联动将温度精准控制在25℃。“过去依赖空调控温耗电量大,现在小鸟不再缩成一团炸毛了。”对于热带异宠而言,电子化保暖已成为生存必需品。守宫饲养者杨女士打造的“恒温生态圈”包含缸底电热板、暖光灯和防水加热棒,通过温控器联动维持30℃左右环境。热带鱼爱好者刘先生则采用双保险方案:鱼缸配备智能加热棒,守宫玻璃缸外贴暖宝宝,确保过冬安全。
这种消费升级背后是异宠市场的快速扩容与技术迭代。《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24年异宠饲养人群持续增长,龟、蛇、守宫成为爬宠主要类型,全国饲养者约达1707万人,市场规模逼近百亿元。从鹦鹉智能暖炉到守宫恒温系统,异宠保暖的电子化转型标志着宠物经济从基础呵护向科学养护的跨越。当保暖措施从“穿件衣服”升级为“环境调控”,不仅提升了宠物生活质量,也反映出养宠理念的深刻变化。这场由降温引发的消费热潮,正在重塑整个宠物产业链的发展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