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鸿蒙助力河北高速:“冀鸿”引领隧道管理迈向智慧新高度

   发布时间:2025-11-26 12:06 作者:胡颖

在河北高速集团承德分公司的指挥调度中心,一场隧道管理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值班工程师轻触控制屏幕,数公里外隧道内的通风、照明、消防、监控及供电等五大系统数百台设备的运行状态瞬间清晰呈现。这套基于开源鸿蒙技术打造的智慧隧道解决方案,让传统隧道管理从“人工逐项操作”转变为“远程智能管控”,为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全新实践。

长期以来,高速公路隧道机电系统面临多重挑战:底层架构陈旧、设备品牌混杂、业务系统割裂导致信息无法互通,设备联动性差。传统巡检依赖人工,不仅效率低下、成本高昂,且难以快速发现故障。突发事件响应滞后更直接影响通行安全。尽管过往改造方案多聚焦上层互联,但底层技术壁垒始终未被打破,成为制约隧道智能化发展的核心痛点。

针对这一难题,河北高速集团联合华为与深开鸿启动“冀鸿”项目,以开源鸿蒙系统为技术底座,通过统一架构、统一系统、统一数据,实现隧道机电设备的本质互联。这一创新不仅彻底解决了设备间信息孤岛问题,更在提升安全运营水平的同时,将运维成本降低30%,应急响应速度提升50%,巡检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在技术实现层面,冀鸿隧道完成了机电设备的全量鸿蒙化改造。借助分布式软总线技术,通风机、摄像头、指示灯等设备突破品牌与协议限制,形成“无障碍协作网络”。当火灾或事故发生时,系统通过设备状态感知与智能联动机制,自动触发警报、关闭车道、启动排风、点亮逃生指示,全程无需人工干预,真正实现“一屏掌控全局,一键化解危机”。

运维管理模式的革新同样显著。自动化巡检系统取代了80%的人工巡查工作,设备状态实时上报、故障自动识别报警,管理人员可通过远程监控完成90%的维护任务。通过生态认证的同规格设备支持即插即用,设备更换时间缩短90%,改造后设备上线率从56%跃升至95%,维护效率与设备可靠性得到双重提升。

成本管控方面,开放架构与生态认证机制实现了多品牌设备协同,降低采购与集成成本;智能化运维手段减少人力投入与设备损耗,形成可持续的智慧化升级路径。这种“精打细算”的改造模式,为行业树立了降本增效的新标杆。

作为首个落地案例,头道沟隧道通过“三硬三软”融合体系(冀鸿控制器、适配器、一体机与OS组件、边缘应用、云端应用),对24类机电设备进行鸿蒙化改造。项目创新采用设备利旧策略,复用既有工业以太环网传输通道,兼容原PLC接线端子与供电回路,通过适配器实现非IP设备协议转换,依托控制器构建统一物模型,最终形成自主可控的智能机电体系。

为推动技术标准化,河北高速集团联合合作伙伴成立“冀鸿”联合创新实验室,制定高速公路行业开源鸿蒙技术标准,培育产业生态圈。目前,全国已有11个省份的88条高速公路完成智慧化改造,覆盖47座隧道与395座收费站。这一技术浪潮正加速推动中国基础设施向“自主思考、协同智慧”的新阶段迈进。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