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鸿蒙助力交通变革:“冀鸿”引领隧道管理迈向智慧新高度

   发布时间:2025-11-26 14:29 作者:沈瑾瑜

在河北高速集团承德分公司的指挥调度中心,一场隧道管理的智能化变革正在悄然上演。值班工程师轻触控制屏幕,数公里外的隧道内,通风、照明、消防、监控及供电五大系统的数百项设备状态瞬间清晰呈现。无需人工巡检,远程即可精准排查问题,这种高效管理模式正成为现实。

传统隧道管理长期面临多重挑战:设备品牌繁杂、系统各自独立、信息无法互通,导致设备联动困难;人工巡检效率低下,故障发现滞后;突发事件响应迟缓,影响通行安全。针对这些顽疾,河北高速集团联合华为与深开鸿推出“冀鸿”项目,以开源鸿蒙系统为核心,通过统一架构、系统和数据,实现设备间的深度互联与协同。

在冀鸿隧道内,机电设备全面采用开源鸿蒙技术。分布式软总线技术让通风机、摄像头、指示灯等设备实现“无障碍沟通”,信息共享与协同效率大幅提升。例如,当火灾发生时,系统可秒级响应:警报响起、车道自动关闭、排风系统启动、逃生指示灯点亮,全程无需人工干预,真正做到“一屏掌控全局”。

运维管理方面,自动化巡检取代了传统“人海战术”。设备状态实时上报,故障自动识别与报警,管理人员无需频繁现场巡查,机器自动完成80%的巡检任务。通过生态认证的设备支持即插即用,更换时间缩短90%,故障修复效率显著提升。改造后,设备上线率从56%跃升至95%,维护成本大幅降低。

成本管控是另一大亮点。开放架构与生态认证机制支持多品牌设备协同,降低采购与集成成本;智能化运维减少人力支出与设备损耗,实现“精打细算”的智慧升级。这种模式为行业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标杆。

目前,“冀鸿”项目已在头道沟隧道落地试点。通过“三硬”(控制器、适配器、一体机)与“三软”(OS组件、边缘应用、云端应用)的深度融合,对24类机电设备进行鸿蒙化改造。项目创新采用设备利旧策略,复用既有传输通道,兼容原PLC接口与供电回路,通过适配器实现非IP设备协议转换,构建统一物模型,打破数据壁垒,形成自主可控的智能机电体系。

为推动行业标准化,河北高速集团联合深开鸿、华为成立“冀鸿”联合创新实验室,制定并推广高速公路行业开源鸿蒙技术标准,培育合作生态圈。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1个省份、88条高速公路完成智慧化改造,覆盖47座隧道与395座收费站。这一变革正加速中国基建向智慧化迈进,为交通行业注入持续创新动能。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