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科技圈再掀波澜,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携62亿美元资本重返战场,宣布成立AI初创公司“普罗米修斯计划”(Project Prometheus)。这一动作被外界解读为对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技术路线的直接回应,而马斯克则公开调侃:“别再抄我作业了。”
与当前主流大语言模型公司不同,普罗米修斯计划聚焦“物理AI”——通过机器人实验、传感器数据等物理过程训练模型,目标应用场景覆盖计算机、汽车制造与航空航天领域。公司联席CEO维克·巴贾吉(Vik Bajaj)透露,团队已从OpenAI、DeepMind等机构挖角近百名核心研究人员,其中不乏参与AlphaFold、Waymo等标杆项目的科学家。
贝索斯的“太空情结”在此次创业中显露无遗。巴贾吉的履历堪称“硬科技教科书”:他曾在谷歌X实验室主导无人机快递项目Wing,参与孵化自动驾驶公司Waymo,2015年联合创立生命科学机构Verily后,又于2018年创办AI数据科学孵化器Foresite Labs。这种从互联网到实体科技的跨界经验,恰好契合贝索斯长期布局的“太空-AI”生态链。
这种技术路线正引发资本狂潮。同期成立的实体AI公司Periodic Labs已获3亿美元融资,计划在加州建立机器人实验室,通过大规模物理实验加速科研进程。英伟达CEO黄仁勋更公开宣称:“下一波AI革命属于物理智能。”该公司已布局机器人、自动驾驶与智能空间领域,与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形成直接竞争。
马斯克对实体AI的野心早已昭然若揭。他计划2025年底前在特斯拉工厂部署数千台Optimus机器人,并放言2030年实现年产百万台。这些机器人不仅可替代重体力劳动,更将通过“视觉+AI”训练模式掌握复杂任务,彻底重塑劳动力市场结构。“工作将变成一种选择,”马斯克在近期访谈中表示,“就像有人选择自己种菜而非去超市购买。”
亚马逊内部文件显示,实体智能技术已产生实质性影响:供应链效率提升25%,医疗领域AI辅助手术使并发症减少30%、手术时间缩短25%。但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多数商用产品仅达到“自适应自动化”(Level 2)水平,即能根据环境变化调整任务顺序。完全自主AI系统(Level 4)的突破,将成为决定未来十年产业格局的关键。
在这场资本与技术的双重博弈中,贝索斯与马斯克的竞争已超越个人恩怨,演变为实体智能生态的争夺战。当语言模型陷入增长瓶颈,能够直接干预物理世界的AI技术,正在成为巨头们押注的“终极赛道”。正如贝索斯在意大利科技周所言:“泡沫终将退去,但留下的赢家将改变人类文明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