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10亿美元的AI独角兽:创始人曾“人肉”补位,印度CEO倡导反内卷工作模式

   发布时间:2025-11-23 21:22 作者:苏婉清

在人工智能技术席卷全球的当下,一家名为Fireflies的创业公司凭借其人工智能会议助手产品迅速崛起,近日宣布估值突破10亿美元。这家成立于2017年的企业,以"自动转录会议记录"为核心服务,声称已为全球75%的财富500强企业提供支持,覆盖超过2000万用户及50万个组织。然而,其联合创始人Sam Udotong近期在社交平台披露的创业初期经历,却引发了关于商业伦理的激烈争论。

据Udotong透露,公司创立初期并未具备真正的AI技术能力。当时两位创始人向客户收取每月100美元费用,承诺提供"自动参会并记录"的AI服务,实际却通过人工方式参与超过100场会议,手动完成笔记记录后发送给客户。这种"人工冒充AI"的模式持续了数月,直到赚取足够资金支付旧金山公寓的750美元房租后,才着手开发自动化系统。这种操作方式在LinkedIn引发轩然大波,部分用户指责其构成商业欺诈,认为未经授权参与客户会议涉嫌侵犯隐私,甚至可能引发法律纠纷。

面对质疑,支持者指出这种做法符合"最小可行产品(MVP)"的创业逻辑。有技术评论员分析称,在AI技术尚未成熟的阶段,通过人工方式验证市场需求是常见策略。就像早期自动驾驶企业采用远程操控测试车辆,或聊天机器人初期由人工辅助回复,这种"人工+算法"的过渡模式能帮助企业快速积累数据、优化模型。Fireflies的案例证明,当产品能切实解决企业会议记录效率低下的痛点时,用户对技术实现方式并不敏感。

公司现任CEO Krish Ramineni的另类管理哲学同样引发关注。这位反对"996"工作制的印度裔创业者,带领100余名员工实行完全远程办公,跨越十多个时区却保持高效协作。他在社交平台分享的"每天10点起床、凌晨3点睡觉"的工作节奏,与硅谷盛行的加班文化形成鲜明对比。Ramineni强调,公司不强制考勤、不要求回办公室,销售团队依然能超额完成目标,这种信任驱动的管理模式,或许正是其在AI赛道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

今年6月推出的"与萤火虫对话"功能,标志着产品从信息记录向实时智能辅助的升级。该功能与搜索引擎Perplexity合作,支持60余种语言交互,能在会议中实时提供互联网信息查询服务。这种将AI会议助手与知识图谱结合的创新,被视为办公场景智能化的重要突破。尽管早期经历存在争议,但Fireflies用三年时间实现盈利、五年内估值达10亿美元的成长轨迹,仍为AI创业领域提供了独特样本。

这场争论折射出人工智能时代的商业伦理困境:当技术承诺与现实能力存在差距时,企业该如何平衡创新与诚信?对于初创公司而言,用人工方式模拟AI效果究竟是必要的过渡手段,还是对客户的欺骗?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将随着AI技术的普及进程不断被重新定义。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