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服贸会首钢园探秘:前沿科技赋能 沉浸式互动重构“人城展”新体验​

   发布时间:2025-09-11 15:24 作者:钟景轩

当游客戴上VR设备,瞬间穿越至圆明园海晏堂的雕梁画栋之间,眼前十二兽首安然矗立,一位身着清朝官服的虚拟向导正娓娓道来历史故事;当外国游客用母语拨通电话,电话那端自动传来流畅的中文翻译;当机器人店员精准识别订单,用机械臂将商品递至顾客手中……在首钢园举办的服贸会上,一场由数字技术驱动的服务贸易革命正悄然重塑城市生活图景。

在海淀展区,一台名为"盖博特"的机器人店员正演示着无人零售的未来场景。顾客在触控屏上选择商品后,这个身高约1.2米的机械助手立即调整高度,用内置吸盘精准抓取货架上的物品,30秒内完成从识别到交付的全流程。"北京已有10家药店采用这套系统,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技术人员指着正在货架间灵活穿梭的机器人说道。不远处,石景山展区的"小鹿"机器人则以更优雅的姿态完成服务——它稳稳托住商品,轻轻放入顾客篮筐,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

智能交互的革新不仅体现在商业领域。首钢园3号馆内,一台迎宾机器人正与观众互动:当有人靠近时,它会主动伸出机械手握手,头部3D激光雷达实时扫描环境,深度摄像头捕捉面部表情。"接入大模型后,它能进行太极表演、走秀等复杂动作。"工作人员张锦程展示着机器人头顶的传感器阵列,"目前有上百台同类机器人正在接受数字训练,未来将服务于更多公共场景。"

语言障碍正在被5G新通话技术消解。在通信主题展区,记者体验了中英双语实时互译功能:当用中文拨打电话时,对方立即收到清晰英文翻译;反之亦然,系统通过大模型实现仅数秒延迟的跨语言沟通。更贴心的是速记服务——通话内容会自动生成带重点标注的短信记录。"这项技术让外国友人能无缝体验'衣食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中国移动工作人员介绍道。

运动健康领域同样迎来智能变革。一款名为"天天八段锦"的AI陪练系统,通过骨骼节点识别技术实时捕捉用户动作。当记者跟随屏幕演示完成一套动作后,系统立即生成评估报告:"下腰幅度不足,建议加强核心训练"。这种基于动作对比的智能评分机制,让缺乏专业指导的健身者也能获得精准反馈。

文化传承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北京大视听展区内,观众上传照片即可生成数字人形象,自由搭配汉服、旗袍等传统服饰;哼唱几句旋律,AI便能创作完整歌曲。更引人注目的是AIGC微电影《三星堆:未来启示录》,通过数字建模技术让千年文物"活"过来,突破实拍限制重现历史场景。颐和园展区的3D数字客服"小颐"则展现着实用价值——面对"带老人孩子游览主景区的最优路线"的提问,它0.8秒内生成包含休息点的定制行程。

在海淀展区,《梦回圆明园》VR项目将沉浸式体验推向新高度。戴上设备后,观众时而乘飞毯掠过圆明园屋顶,时而转动齿轮触发时光流转:康熙与弘历在牡丹花前的对话、后宫娘娘分娩时的场景、蝴蝶停驻掌心的奇妙瞬间……"我们采用LBSS大空间追踪技术1:1复刻古迹,结合空间计算和东方美学叙事。"项目负责人介绍,这种数字化复原不仅突破物理空间限制,更为文化遗产保护开辟了新路径。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