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一种令人瞩目的现象:大量账号以夸张的方式拍摄视频,在镜头前用狰狞的表情喊出“军儿”,随后发布与小米或雷军相关的内容,甚至无关内容也能获得大量关注。这种模式迅速成为新的起号赛道,引发广泛讨论。
这些视频通常以特写镜头呈现,博主面部表情夸张,第一句话便是“军儿”,随后内容多为对小米或雷军的调侃、阴阳怪气,甚至断章取义。例如,某账号发布了一条仅十秒的放羊视频,开头却喊“军儿,来看个视频”,结果获得四千多点赞和三百多条评论。评论区充斥着对小米和雷军的批评,甚至有忠实粉丝期待博主继续喊“军儿”。
调查发现,这类账号的崛起速度惊人。某博主自今年8月底开始发布相关内容,三个月内发布三百多条视频,涨粉超过12万。其视频下方关联的热搜词显示,类似账号数以千计,形成了一股新的流量潮流。这些账号的拍摄手法和内容高度相似,均以怼脸拍和“军儿”开场,流量表现极为亮眼,点赞数动辄上万。
随着这一模式的普及,部分账号开始尝试剧情化、短剧化发展。例如,有视频模拟领导训斥“军儿”的场景,内容充满讽刺意味。此类视频在短时间内被大量复制,拍摄角度和文案几乎一致,进一步推动了这一现象的扩散。部分账号借此转型为车评人、带货主播或卖课者,评论区不乏被“收割”的网友。
更引人关注的是,这一现象不仅限于“军儿”赛道。在短视频平台上,任何内容只要加上小米关键词,即使与小米无关,也能获得异常高的流量。例如,有网友发布医院打吊针的图片,仅因添加“小米SU7”关键词,点赞数飙升至1.2万,评论区充斥对小米的咒骂。类似情况还出现在煮粥、进口零食等视频中,评论区画风均与内容无关,转而攻击小米。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首先,小米作为知名品牌,自带流量属性,其扩张速度引发部分人群不满。其次,极端粉丝群体不顾事实,盲目站在小米对立面,进一步推波助澜。平台算法可能对争议性内容给予更多推荐,加剧了这一现象的扩散。更有爆料称,背后存在有组织的推手,通过水军攻击小米相关内容,甚至明码标价操纵流量。
尽管小米方面尚未对此作出大规模回应,但这一现象已引发对网络内容生态的反思。将调侃企业家和企业作为流量工具,不仅缺乏底线,更可能失控。如何在流量与内容质量之间找到平衡,成为平台和创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