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巨型吊牌”成为网络热议话题,其尺寸接近A4纸大小,被不少消费者调侃“比脸还大”。据社交媒体上的讨论,部分消费者穿着带有吊牌的衣物外出拍照后申请退货,商家为应对此类行为,不得不采用这种特殊设计以减少恶意蹭穿退货的情况。
某巨型吊牌生产厂家的负责人吴先生透露,自相关报道引发关注后,工厂销量出现爆发式增长。10月中旬的销量约为7万个,而截至目前总销量已突破100万个,增长幅度超过十倍。他介绍,这种吊牌采用一次性材料,韧性极强,难以扯断。两年前,一家中高端女装品牌因退货率居高不下,主动联系工厂定制此类吊牌,今年才开始大规模生产现货。目前,女装卖家是主要客户群体,占比达九成。吴先生认为,巨型吊牌能有效降低退货率,因为其尺寸过大,消费者难以穿着带吊牌的衣物外出。
除了传统巨型吊牌,一些商家开始尝试更具创意的设计。例如,不锈钢烟灰缸、鼠标垫甚至内裤等实用物品被用作吊牌。一位刚涉足男装销售的商家王先生表示,受巨型吊牌报道启发,他推出了多款特色吊牌,并专门对接不同品类的生产厂家进行定制。他透露,目前市场反馈良好,订单量超出预期。
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系教授崔丽丽分析称,商家使用巨型吊牌实属无奈之举。她指出,试穿与蹭穿行为难以区分,而当前许多平台支持无理由退货。蹭穿衣物可能留下汗渍、口红印或脏污等痕迹,但如果时间较短或用户较为小心,可能不会留下明显证据。商家难以通过数字平台展示衣物异味等细节,证据认定存在困难。随着AIGC技术的发展,痕迹生成也可能被伪造,进一步增加了辨别难度。
崔丽丽建议,解决退货率高的问题需从根源入手。一方面,消费者冲动购物可能因商家宣传与实物差距较大导致;另一方面,商家过度追求商品交易总额,可能忽视成本与收益的平衡。她认为,直播带货的热潮已逐渐退去,商家应根据退货率计算成本,调整销售策略,避免过度宣传。她强调,商家、用户和平台应共同努力,构建诚信公平的市场环境,以降低各方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