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创新:从理念共识到实践落地,共绘全球科技生态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11-20 18:12 作者:孙明

第六届华为创新与知识产权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来自全球的专家、企业代表和学术机构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开放创新与知识产权在推动全球技术协作中的核心作用。此次论坛以“开放驱动创新”为主题,强调在新技术加速融合的背景下,知识产权制度如何成为促进协作创新的关键纽带。

华为公司首席法务官宋柳平在开场演讲中指出,知识产权的本质并非排他,而是为了推动创新成果的高效传播。他强调,“开放驱动创新,合作方能共赢”是华为一贯坚持的理念。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华为全球有效授权专利已超过15万件,过去十年研发投入累计超过1.2万亿元,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达20.8%。这些数字不仅体现了华为的科研实力,也彰显了其对技术积累与产权保护的重视。

论坛上,华为公布了2024年度“十大发明”,涵盖算力平台、鸿蒙架构、折叠屏技术、短距光互联、新一代存储、绿色无线接入、辅助驾驶、数学推理加速、万兆光接入及影像技术等领域。华为副总裁、知识产权部部长樊志勇表示,每一项发明都是开放合作的结果,创新源于人与人、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共创。

作为华为自研的专利检索与分析系统,“查思专利”平台在论坛上宣布升级。新增的AI语义检索、自动摘要和生成功能,将帮助科研人员更高效地理解复杂专利文本,捕捉技术趋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助理总干事Marco Alemán对华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称其2024年公开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6600件,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

论坛深入探讨了开放与保护的平衡艺术。华为通过高比例研发投入、开源项目、标准制定和专利许可,构建了独特的知识产权体系。在软件层面,OpenHarmony、openEuler等开源项目已形成庞大生态,覆盖数亿台设备;在标准层面,华为累计提交数万份提案,主导多项国际标准;在专利许可层面,2024年收入超过6.3亿美元,惠及智能手机、汽车、物联网等领域。樊志勇强调,华为既是创新者,也是共享者,开放旨在让权益产生更大社会价值。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知识产权已从企业的“护城河”转变为产业协作的“桥头堡”。华为的经验表明,通过专利保护、许可回报和研发反哺的正循环,可以实现开放创新与公共利益的有机平衡。香港大学协理副校长邓希炜指出,华为遵循国际知识产权惯例,促进了价值流动,构建了良性商业生态。

论坛还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量子计算和低碳能源等前沿领域,探讨如何在技术快速演进中建立可持续的合作机制。与会者一致认为,开放创新是应对未来挑战的必由之路,知识产权应成为连接而非分割的桥梁。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