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升级与健康理念深度融合的当下,食品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成都市新津区凭借前瞻布局与精准发力,在健康食品赛道上跑出加速度,成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今年11月,四川省健康食品产业园正式揭牌,标志着这个以绿色为底色的产业集聚区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产业蝶变的背后,是五年来的持续深耕与突破。新津区以"立园满园"为战略支点,重构产业生态体系,推动健康食品产业从规模集聚向质效双升跃迁。目前,区域内已形成覆盖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包装物流、检验检测的全产业链条,中粮、希望食品、华润怡宝等102家企业在此集聚,今年1-10月产值突破162亿元,同比增长11.3%,全年规模预计突破200亿元,连续两年位居全市首位。
健康消费浪潮的兴起为产业转型提供关键契机。国家"体重管理年"行动的持续推进,促使消费者对食品的营养成分、加工方式、功能属性提出更高要求。新津区敏锐捕捉这一趋势,构建"2+3+N"产业体系,通过"大单品引领、大企业支撑、大平台赋能、大产业协作"路径,推动传统食品产业向健康化、智能化方向转型。沈师傅鸡蛋独创的全蛋液浓缩技术、菊乐食品全流程数字化系统、美好小酥肉等年销14亿元的爆款产品,共同勾勒出产业创新升级的生动图景。
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生态格局,成为产业跃升的重要引擎。中粮粮油智能工厂的DCS分布式控制系统与WMS仓储管理系统无缝衔接,实现生产、仓储、财务数据实时互通,其供应链优势吸引20余家下游企业集聚,形成强大的"磁吸效应"。桃李面包、麦王食品等企业与中粮仅一街之隔,物流成本优势显著。这种"链主企业+配套企业"的协同模式,推动银鹭食品、白象食品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产业集群效应持续放大。
科技创新为产业注入核心动能。新津区深化与中国农大、江南大学等高校合作,组建绿色产业研究院、健康食品联合检验实验室等平台。今年4月成立的健康食品科技创新中心,由中国工程院金征宇院士领衔,已促成23个产学研项目落地。希望食品与成都大学共建博士创新站,开发的4款新产品实现营收1.1亿元。通过"科技副总"制度,60余名高端人才扎根产业一线,推动研发成果快速转化,缩短了科技创新到生产力的距离。
在"十四五"与"十五五"的交汇点,新津区正以"产业为先、创新为核、园区为要"为发展主线,按照"稳存量、育增量、谋新量"的思路,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健康食品产业园。按照规划,到2029年区域健康食品企业将突破200家,产业规模达300亿元以上,这场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食品产业的跨越,正在书写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