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近日揭晓了最新一批院士增选名单,其中数学物理学部新增1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彭承志以48岁的年龄入选,成为量子科学领域备受瞩目的新晋院士。他长期深耕量子信息与量子光学实验研究,在量子科技前沿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
公开履历显示,彭承志不仅在学术领域成就斐然,还兼具产业实践经验。他曾担任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主导推动该公司成功上市,目前该公司市值已突破450亿元,年内股价涨幅达70%。他还受聘为中国电信首席科学家,在产学研融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的学生,彭承志深度参与其团队的多项国家级量子科技项目,包括中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的地面站建设与运行,确保卫星与地面间实现超高精度量子通信实验,为构建全球首个星地量子通信网络奠定基础。
在量子信息基础研究领域,彭承志团队今年3月取得重大突破。由潘建伟、朱晓波与他共同领导的超导量子团队,成功研制出105比特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该设备在解决量子随机线路采样问题时的运算速度,较当前国际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千万亿倍,刷新了超导体系量子计算优越性的世界纪录,标志着我国在超导量子计算机研发领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彭承志的学术成就引发业界广泛关注。量子领域专家指出,其48岁当选院士既体现个人科研实力,也折射出我国量子技术领域的蓬勃发展态势。值得关注的是,潘建伟团队的另一位核心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陆朝阳教授亦参评今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并进入有效候选人名单,显示该团队在量子科技领域的人才梯队建设成效显著。
今年恰逢量子力学诞生百年,量子通信作为未来信息科学的核心方向,被认为将突破经典通信的性能瓶颈,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信息传输。我国已将量子科技纳入"十五五"规划重点发展领域,国家层面持续加大在该领域的战略布局。量子领域专家表示,当前行业正处于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加速的关键阶段,需要更多像彭承志这样的青年科学家投身其中,此次院士增选结果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量子技术人才的高度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