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超行业因胖东来的一系列开放举措掀起波澜。于东来通过社交平台宣布,将推出“胖东来开放日”活动,为外界提供参观企业的机会,不过参观者需支付每人20000元的费用。他还透露,计划明年由联商学院组织,邀请不超过十位企业家到胖东来学习,每年安排二到三次,每人费用为100万元。从开放日的高收费到研学计划的大额费用,再到分层级的共享机制,胖东来的这一系列动作,标志着其从“体系化输出”迈向“分级化共享”的2.0模式时代。
从经营数据来看,接受胖东来模式改造的商超品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步步高作为“胖改”的典型,2025年前三季度成绩斐然,营收达31.94亿元,净利润2.3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57.71%。其18家完成调改的门店,商品结构与胖东来高度契合,达到90%,销售额和员工待遇同步提升,部分门店单日销售额较改造前增长5倍,19家门店年销售额突破亿元,成功实现从亏损到盈利的转变。
永辉超市的转型则充满挑战。截至2025年三季度,已完成222家门店调改,尽管整体营收同比下滑22.21%,但调改门店客流平均增长80%,且60%以上门店盈利水平超过过去五年峰值,显示出品牌在结构优化中的潜力。
县域品牌雅家乐的蜕变也十分显著。这家曾因商品老化濒临破产的盐城本土商超,对标胖东来调改后,扩大熟食、烘焙等自制商品比例,坚持每日出清策略,年轻客群增长30%,晚市销售占比从50%升至60%,成功激活区域品牌活力。
物美超市的创新实践同样值得关注。其“胖改”门店借助AI技术,实现商品汰换率超70%,通过“物美超值”“物美精选”等自有品牌矩阵,构建差异化供给。AI系统不仅降低库存损耗,还吸引大批新用户,黏性顾客中新用户占比达七成,实现技术赋能下的品牌升级。
这些成功案例的背后,是胖东来模式对传统商超品牌发展痛点的精准破解。胖东来构建了“员工 - 顾客 - 企业”的价值共生体系,这恰好弥补了传统商超品牌的核心短板。在渠道重构与市场分层的行业背景下,胖东来深耕区域的品牌战略,契合了2025年商超行业“存量竞争”的趋势,传统大卖场“大而全”模式逐渐被“小而精”业态取代。
然而,并非所有模仿胖东来的品牌都能成功。部分品牌在复制过程中,忽视了胖东来核心的“信任品牌”构建,导致服务流于形式、商品缺乏竞争力。以中百集团为例,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9.41%,归母净利润亏损5.8亿元。即使是头部品牌永辉,也仍面临整体亏损压力,这表明品牌转型需要系统性重构,而非局部模仿。
业内专家认为,零售行业的竞争是资金耐力、商品深度、组织韧性的综合较量。单纯模仿商品陈列、服务话术等表面形式,难以实现真正的品牌转型。胖东来以“品质 + 信任”为核心,通过透明化运营和社会责任形成差异化壁垒,而有些企业既未建立与业绩挂钩的员工分红机制,也未投入资源优化供应链,导致“形似神不似”。
胖东来的分级开放与模式输出,更像是一场商业理念的启蒙。未来商超品牌的竞争,将不再是门店数量的比拼,而是经营精细度的较量;不再是价格的竞争,而是价值共鸣的体现;不再是规模的对抗,而是信任沉淀的结果。当更多商超品牌摆脱短期利益诱惑,回归“善待员工、尊重顾客、深耕商品”的商业本质,行业必将迎来品牌价值重构的新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