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泉加码冰杯赛道,600亿市场或迎新变局与洗牌

   发布时间:2025-11-20 15:10 作者:郑浩

农夫山泉正加速布局食用冰市场,计划投资2842万元扩建杭州建德新安江饮品有限公司的食用冰生产线,年产能将达7000吨。该项目拟利用现有闲置车间,引进国内外先进制冰设备,包括一条流水方冰生产线和一条高透冰生产线,主要生产160g冰杯及2kg袋装高透冰产品。

近年来,冰杯作为夏日水饮新品类迅速崛起,成为年轻消费群体的热门选择。据《2025中国都市消费行为白皮书》显示,冰杯销量连续两年保持300%以上的高速增长。首创证券研报指出,冰杯分为纯水冰杯和风味冰杯,通过与酒水或饮料的自由搭配,衍生出“万物皆可冰杯+”的DIY消费潮流,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大量自制饮品分享。

面对这一新兴市场,农夫山泉早在2023年便申请了冰杯标贴专利,并于2024年正式推出160g规格冰杯产品,售价3.5元至5元,在便利店渠道率先铺货。同年,其年报中首次提及“食用冰打开了冰饮共生新场景”。今年6月,公司进一步推出2kg袋装高透冰产品,定价22.8元,虽因价格较高引发讨论,但仍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该产品主打“融化慢、适合自制”的特点,满足家庭消费场景需求。

根据项目公示方案,新建生产线将以160g冰杯为主力产品,年产量达5600吨,2kg袋装产品产量为1400吨。这一布局与农夫山泉的长期战略密切相关。目前,公司已形成包装水与饮料双轮驱动的业务格局,2025年半年报显示饮料业务占比达62.7%,增速超过包装水。冰杯的百搭属性可有效带动饮料销售,例如部分渠道推出“饮料+1元换购冰杯”的组合策略,形成协同效应。

在包装水行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农夫山泉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冰杯业务不仅契合其水源优势——新建生产线水源来自千岛湖(新安江水库),还延续了品牌在细分市场的布局经验。例如,旗下东方树叶品牌曾历经十余年培育,最终实现爆发式增长,印证了公司前瞻性布局的可行性。

冰杯市场的竞争正日益激烈。蒙牛、伊利等乳业巨头今年相继入局,推出冰杯产品;蜜雪冰城、古茗等茶饮品牌则以低价策略吸引消费者,前者延续1元冰杯定价,后者推出“一杯冰水”作为引流单品。首创证券研报将市场参与者分为三类:食品饮料头部企业、专业制冰企业(如冰力达)以及即时零售平台与线下便利店。

尽管市场潜力巨大,冰杯的利润空间却较为有限。据业内人士透露,单杯冰杯的生产与包装成本约0.6元至0.7元,批发价1元左右,扣除人工和运输费用后,单杯利润仅约0.1元。成本主要集中于包装材料和冷链运输——耐低温食品级塑料成本比普通PET瓶高50%以上,而全程冷链的仓储运输费用是常温运输的3至4倍。因此,传统制冰企业依赖规模化效应维持盈利。

大厂入局虽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但抢夺DIY消费场景的意图明显。尼尔森IQ报告显示,2024年6月,平台“酒+冰块”订单同比增长170%,“饮料+冰块”订单上涨142%。对于蒙牛、伊利等企业而言,冰杯可与冰淇淋业务形成互补,利用现有冷链和渠道优势开拓新市场。例如,伊利冰淇淋推出的冰工厂冰杯主打“百搭饮料”概念,蒙牛则通过“冰+”品牌切入赛道。

价格竞争已初现端倪。2022年7月,盒马160克冰杯售价4.9元,2025年6月已降至2.5元;冰力达公司出厂价从2023年的3元/杯下调至2024年的1.5元/杯,预计未来可能降至1元/杯。行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随着头部企业入局,冰杯市场将迎来洗牌,价格分化加剧,超高端与亲民产品并存,明年夏天或爆发价格战。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