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中国等共推人造太阳研发”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第二位,引发了公众对“人造太阳”的广泛关注。那么,究竟什么是“人造太阳”?它又有着怎样的独特优势呢?
在人类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目前主要依赖的燃料大多来自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然而,这些化石能源不仅不可再生,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还会带来一定的污染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将目光投向了“人造太阳”——一种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它能够模拟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持续稳定地释放出巨大能量,为人类提供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因此聚变能也被形象地称为人类的“终极能源”。
可控核聚变具有诸多令人瞩目的优势。首先,其燃料极为丰富。可控核聚变所需的反应原料氘原子和氚原子在地球上储量巨大。氘在海水中含量极高,从1升海水中提取出的氘,在完全的聚变反应中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燃烧300升汽油;而氚则可以通过中子与锂反应生成,锂在地壳和海水中也大量存在。其次,它清洁环保。可控核聚变的产物仅为氦和中子,不会排放有害气体,也几乎没有放射性污染,对环境十分友好。最后,安全性高也是其一大特点。由于燃烧的氘氚等离子体被磁场约束在真空容器内,其密度比空气低数个量级,且聚变堆氘氚燃料含量较低,因此不会引发爆炸,也不会导致泄漏事故。
为了开发利用这一宝贵的聚变能源,我国设计建造了一批可控核聚变装置,其中EAST、BEST、CRAFT堪称我国核聚变的三大国之重器。这些装置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在核聚变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在合肥正式启动了燃烧等离子体国际科学计划,并面向全球发布了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的研究计划。BEST作为下一代“人造太阳”,备受瞩目。按照计划,它将于2027年底建成,并演示聚变能发电。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将成功点亮第一盏核聚变电灯。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云涛表示,如果核聚变能源能够成功实现,那么人类就有可能实现星际航行,从地球前往另一个星球。这一愿景无疑为“人造太阳”的研究增添了更多的期待和动力。
从EAST到BEST,我国在高科技领域不断展现自主创新的强大实力,让“人造太阳”这一曾经只存在于蓝图中的构想,正一步步走向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