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餐饮单月同比首回正:多元创新破局 精准捕捉消费新脉搏

   发布时间:2025-11-25 15:45 作者:周伟

上海市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全市餐饮收入达到163.09亿元,同比增长2.1%,环比增长7.0%,实现今年以来首次单月同比正增长。这一亮眼成绩的背后,既有国庆中秋双节消费的拉动效应,更离不开餐饮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的创新探索。在长宁龙之梦购物中心,一场餐饮行业的转型实验正在生动上演。

位于商场八楼的面档前,午餐时段座无虚席。经营16年的上海人家将核心区域改造成本帮面馆后,午市营业额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创始人黄斌坦言:"虽然面馆单店收益不及正餐,但这种创新模式为餐厅带来了新增量。"这种"大店套小店"的经营策略,正成为传统餐饮转型的新路径。海底捞上海大区经理贾飞妮介绍,通过增设牛肉和海鲜工坊,将冻品升级为鲜活食材后,门店客流量提升5%-10%,甚至吸引了更多商务宴请群体。

在商场七楼,左庭右院牛肉火锅的转型轨迹更具代表性。从2016年260平米的初代店,到2021年1300平米的旗舰店,再到今年缩减至600平米的新店,这家品牌通过三次空间改造完成战略升级。创始人郑坚透露,新店特别推出适合单人消费的烫捞杯外卖,有效填补了午市时段的经营空白。这种"大店变小、功能变多"的调整,折射出餐饮企业对商场客流分流的应对智慧。

商场运营方同样在主动求变。龙之梦集团副总裁丁忠云透露,通过动态调整业态布局,今年已引导多家餐饮品牌完成赛道切换:巡湘记放弃红海竞争的湘菜,转攻江西菜;茶餐厅东发道取消晚市,专注午餐时段;江边城外则在保留招牌烤鱼的基础上,新增蒸鲜鸡、包浆豆腐等30余道新品。这种"商场与商户共同优化赛道"的模式,使商场餐饮年销售额保持增长态势,预计今年正餐板块将突破15亿元。

在这场转型浪潮中,精准捕捉消费需求成为关键。江边城外联合创始人孟江波发现,单一菜品模式难以持续吸引顾客,新品推出后客单价和翻台率均显著提升。东发道创始人凌晨则选择"扬长避短",将经营重心转向午餐时段,通过"快速、便利、好吃、便宜"的定位赢得白领客群。这些创新实践表明,餐饮企业正在突破传统经营边界,通过时空重构、品类拓展等方式开辟新增长点。

作为上海餐饮消费的风向标,长宁龙之梦现有餐饮商户超200家,年销售额约25亿元,每年保持20%-30%的业态更新率。丁忠云观察到,每次引入新菜系都能引发消费热潮,排队现象往往持续一个月以上。这种"常换常新"的业态生态,不仅为消费者带来新鲜体验,更帮助餐饮企业穿越市场周期,在激烈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