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造出双足机器人,21岁获千万融资,00后黄一带领萝博派对开启机器人新篇

   发布时间:2025-11-19 15:42 作者:钟景轩

在机器人行业,一位年轻的创业者正以开源理念掀起一场技术变革。2004年出生的黄一,2023年刚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就读大一,便凭借陆空两栖无人机项目斩获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一等奖。同年年底,他在宿舍用不到两个月时间、仅花费2万元成本,成功研制出双足机器人AlexBot,并将整套工程代码、设计文档在GitHub等平台全栈开源。这一成果迅速引发关注,GitHub项目收获超4000颗星,文档浏览量突破20万次,成为国内开源机器人领域的标杆案例。

2025年3月,刚完成大三学业的黄一提前毕业,在上海创立RoboParty(萝博派对),专注全开源双足人形机器人研发。尽管公司成立仅数月,却已拒绝数百台机器人的意向订单,选择将资源优先投入核心技术研发与开源社区建设。这种“反常规”的决策源于黄一对行业痛点的深刻洞察:传统人形机器人项目普遍存在硬件闭源、协议封闭、设计非标等问题,导致开发门槛高、成本居高不下,而多数企业急于量产却忽视底层架构与生态构建。

“开源是破解行业困局的关键。”黄一在采访中表示。通过开放机械结构、电控系统、算法模型等全部技术模块,RoboParty旨在降低研发门槛,吸引全球开发者参与技术迭代。目前,公司已推出ATOM01与ATOM02-M系列样机,计划于2026年第二季度发布ATOM02并开源全部技术栈。这种“先建生态再商业化”的策略,已吸引十余家高校科研机构、机器人创业公司及工业检测企业复刻其技术方案,形成初步的开发者网络。

资本市场对这一模式给予高度认可。2025年11月12日,RoboParty宣布完成千万美元级种子轮融资,由经纬创投与小米战投联合领投,L2F光源创业者基金、银河通用等机构跟投。这笔融资创下国内双足人形机器人本体领域单轮最大规模纪录,资金将主要用于核心零部件研发与运动控制技术突破。值得注意的是,融资启动首周即有上市公司提出数百台订单意向,但团队选择拒绝,坚持“技术成熟前不盲目扩量”的原则。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RoboParty的差异化竞争策略体现在三个层面:技术全栈开源、模块化硬件设计、社区共建生态。与传统企业封闭开发模式不同,其开源策略允许开发者自由修改代码、优化设计,甚至基于现有框架开发衍生产品。例如,某高校团队通过调整AlexBot的关节驱动算法,使其在复杂地形行走稳定性提升30%;另一家创业公司则将其电控系统移植到四足机器人平台,缩短了60%的研发周期。

支撑这一模式的,是多重技术趋势的叠加效应。大模型与多模态AI的融合,使机器人具备理解复杂指令、自主规划任务的能力;模块化硬件标准化的推进,降低了关键部件成本;sim-to-real技术则通过虚拟仿真训练加速算法落地。据上海机器人训练中心数据,2025年双足机器人关键部件成本较三年前下降65%,高扭矩执行器、轻量化材料等核心组件已实现国产化替代。

尽管当前双足机器人仍面临“能走不能做”的智能瓶颈,但行业已显现早期智能手机般的变革特征:技术可行性验证完成、成本进入下降通道、开发者生态初步形成。黄一将RoboParty的定位描述为“下一代计算平台基础设施提供商”——通过构建开源技术底座,吸引全球开发者共同完善机器人“大脑”与“身体”,最终推动整个行业从“功能机”向“智能机”跃迁。这种长线布局,或许正为机器人产业开辟出一条不同于传统硬件销售的新路径。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