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海南三亚的夜色被第4000家必胜客餐厅的红色屋顶点亮,这个陪伴中国消费者35年的西式餐饮品牌,正以一场深刻的自我革新重塑行业格局。从1990年北京东直门的第一家门店开启西式生活启蒙,到如今两年内新增千家门店的扩张速度,必胜客中国已突破“仪式感餐厅”的单一标签,在餐饮红海中走出一条规模化与盈利性并重的成长路径,其“五年再造一个必胜客”的宣言,更彰显出重构市场的雄心。
35年前,必胜客以方格桌布、刀叉礼仪和正宗铁盘披萨叩开中国市场大门,彼时西餐的稀缺性赋予其高端属性,成为家庭犒赏、年轻人纪念重要时刻的首选。然而,随着本土餐饮崛起和国际品牌扎堆入局,西餐从“小众体验”沦为“日常选择”,新生代消费者对性价比与个性化的双重追求,迫使这个老牌品牌主动求变。从33年开3000家店到两年冲刺4000家店,增速跃迁的背后,是必胜客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捕捉与渠道策略的深度革新。
门店模型的迭代成为扩张提速的核心引擎。必胜客摒弃单一经典店型,针对不同场景布局多元门店:在高线城市加密以外送为主的卫星店,满足都市快节奏消费需求;在下沉市场推出主打单人刚需的WOW店,填补低线城市空白。其中,WOW店作为下沉市场的核心载体,已进驻40余个新城市,单店投资较经典模型减半,定价切换为贴合小镇消费习惯的“每日低价”,同时坚守披萨品质标准与食材要求,依托供应链支撑实现体验不打折,投资回报周期与利润率均达预期,成为低线市场渗透的关键利器。
供应链与加盟体系的协同,为扩张筑牢了底气。依托百胜中国35个物流中心与覆盖2000余座城镇的配送网络,加之上海嘉定供应链管理中心的加持,必胜客实现了集中采购、仓储与配送的高效运转,即便偏远地区也能通过路线优化、频次调整平衡成本与效率。加盟模式虽布局较晚,却以“保质为先”稳步推进,凭借成熟品牌心智降低加盟商市场培育成本,依托完善供应链实现优势互补,让加盟商助力品牌触达景区、小镇等增量场景。数据显示,今年加盟店净新增占比达20%-30%,2026至2028年将提升至40%-50%,直营稳基、加盟提速的组合拳,保障了扩张质量与速度并行。
价格重构与效率升级,破解了调价盈利难题。必胜客将人均客单从60元以上下调至30-60元区间,以“价值回归”战略打破“特殊场景消费”认知,推动品牌从“节日之选”变为“日常可选”。今年前三季度,同店客流同比增长17%,印证了市场认可。客流增长之外,运营效率优化成为盈利提升关键:简化菜单与制作流程、引入I-Kitchen系统实现物料最优配置、中台集中处理非自动化工作,叠加员工激励优化,多维度降本提效。今年前三季度,整体经营利润提升16%,餐厅利润率达13.7%,实现了客流与利润双增长。
产品创新与场景拓宽,激活了品牌年轻活力。牛蛙、香菜等猎奇披萨虽非销量主力,却凭借社交话题性引发二次传播,助力品牌触达非核心客群,同时传递年轻化形象,拓展多元西式餐平台定位,部分新品在区域市场表现超预期。在创新与守正之间,必胜客保持精准平衡:经典产品占主菜单绝对比例,承载老客记忆;本土化新品以季节、主题形式推出,避免菜单混乱,通过新品导流反哺经典品类。自助餐模式则兼顾拉新与留客,既让忠实用户一站式体验全品类,又以高性价比吸引年轻客群,借助社交传播提升品牌声量。
全渠道运营与私域深耕,构建了长效增长壁垒。外送业务已成为核心增长引擎,今年三季度外送销售增长27%,占比达48%,外送+外带合计占比超半数,实现盈利性增长。必胜客坚持堂食与外卖长期并存,堂食保留社交场景优势,外卖覆盖高频刚需场景,全渠道布局满足多元需求。2亿会员构成的私域资产,更成为穿越周期的护城河,通过消费数据反向赋能产品创新与体验优化,同时以自有平台权益、IP联名限定权益替代高频促销,赋予会员归属感与优先权,推动用户从“优惠券驱动”转向“品牌认同驱动”。
未来,必胜客中国的目标明确:每年净新增超600家门店,2028年门店总数突破6000家,瞄准1500个已有肯德基未布局必胜客的城市持续渗透,核心目标是2029年利润较2024年翻番,兑现“五年再造一个必胜客”的承诺。面对2026年餐饮行业“效率+品牌+产品力”的综合竞争格局,必胜客将夯实家庭聚餐基本盘,拓展单人刚需场景,以多维度优势巩固西式休闲餐饮头部地位。从西餐启蒙者到行业革新者,必胜客中国以渠道迭代、效率升级、品牌焕新打破成长瓶颈,4000家门店只是阶段性节点,在餐饮市场的持续进化中,这场以自我重塑为核心的成长之路,仍在续写新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