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采购不花冤枉钱:避开这些“智商税”,实用又省钱

   发布时间:2025-11-21 03:15 作者:郑佳

新学期临近,家长们又开始了忙碌的采购准备。然而,不少家长在社交平台上吐槽,开学前的采购花费高昂,却常常买到“中看不中用”的产品。一位王女士在宝妈群里分享,自己带孩子购买学习用品,花费八千多元仍觉得不够,引发众多家长共鸣。从线下文具店到线上直播间,各类打着“提升成绩”“保护视力”旗号的学习用品层出不穷,家长们抱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心态盲目跟风,结果不少物品沦为闲置品,甚至被戏称为“智商税”。

在众多“智商税”产品中,以“提升学习效率”为卖点的智能硬件首当其冲。例如,标价从几百到几千元的“智能错题本”,宣称能自动扫描、分类整理错题并生成解析。然而,一位初二学生的家长反映,实际使用中扫描识别错误频发,尤其是手写字体和复杂公式;生成的解析过于简略,不适合初中生理解;整理过程繁琐耗时,最终孩子还是回归了传统错题本。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智能单词笔”和“学习平板”等产品上。某品牌智能单词笔标价599元,实际功能与手机APP免费功能相差无几;而高价学习平板则常被孩子当作“游戏机”,内置学习软件反而被闲置。

打着“健康护眼”旗号的学习家具也是“智商税”的重灾区。开学季,市场上“人体工学学习桌”“护眼台灯”等产品销售火爆,价格动辄数千甚至上万元。一位家长花费6000元购买了一套进口学习桌,却发现孩子无法独立调节高度,所谓的“护眼涂层”也毫无效果。护眼台灯市场同样存在夸大宣传的问题,部分产品标价上千元,宣称“无蓝光、无频闪、模拟自然光”,但符合国家标准的普通台灯百元左右即可满足需求。眼科医生指出,孩子近视的主要原因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和不良用惯,与学习桌、台灯的价格无关。

宣称“提升成绩”的“玄学文具”也备受家长追捧。这类产品往往包装精美、价格高昂,例如“量子记忆笔记本”“学霸同款钢笔”等。一位三年级学生的家长为孩子购买了全套“学霸文具”,花费近千元,但孩子使用后表示与普通文具无异,甚至不如以前的好用。教育专家指出,这些文具的核心功能与普通文具并无本质区别,所谓的“提升成绩”只是商家的营销噱头,部分概念缺乏科学依据,反而可能让孩子失去重新思考的过程。

过度囤积教辅资料和课外读物也是常见的“智商税”现象。许多家长开学前会为孩子购买大量教辅资料和课外读物,结果大部分资料未被使用,课外读物也被束之高阁。一位语文老师建议,教辅资料应注重“精”而非“多”,每个学科选择1-2本权威同步练习和1本错题集即可;课外读物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选择,避免盲目跟风购买“必读书目”。有家长分享经验,根据孩子兴趣购买恐龙科普绘本后,孩子每天主动阅读并分享知识,效果显著。

面对琳琅满目的学习用品,家长该如何理性采购?多位一线教师和资深家长建议,新学期采购应遵循“刚需、实用、高性价比”的原则。学习文具选择基础款,如普通木质铅笔、横线本或方格本,避免花哨设计;学习家具选择实用款,如高度可调节的普通书桌和带靠背的座椅,台灯选择符合国标的普通护眼灯即可;智能硬件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避免盲目追求高价产品;教辅资料和课外读物精准选择,避免囤积。

家长还可以掌握一些省钱技巧,如错峰采购、对比价格、利用旧物和批量采购等。更重要的是,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取决于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而非昂贵的学习用品。与其花费万元购买“智商税”产品,不如将精力放在陪伴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培养良好习惯上,或用省下的钱带孩子拓宽视野、培养阅读兴趣。这些“无形投资”远比闲置的昂贵用品更能让孩子受益终身。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