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诺普赴港递表 机器人企业扎堆IPO:市场扩容下盈利难题待解

   发布时间:2025-11-21 00:39 作者:任飞扬

工业机器人赛道再掀资本热潮,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卡诺普”)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成为今年第十余家冲刺港股的机器人企业之一。尽管行业整体呈现高增长态势,但多数企业仍面临盈利困境,卡诺普在招股书中坦言,短期内可能无法实现持续盈利。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315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46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0.4%。预计到2029年,这一数字将突破931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提升至15.3%。卡诺普作为焊接机器人领域的头部企业,2024年在中国焊接机器人制造商中排名第一,其激光焊接及切割机器人细分市场占有率同样位居首位。

财务数据显示,卡诺普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97亿元、2.22亿元、2.34亿元和1.56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业务贡献了主要收入。2025年上半年,该板块收入占比达87%,但毛利率呈现分化:焊接机器人毛利率为35.1%,而四轴机器人仅为16.4%。相比之下,具身智能机器人业务以42.7%的毛利率成为利润增长点。

尽管营收规模持续扩大,卡诺普的盈利表现却波动剧烈。2022年至2024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826.5万元、168.8万元和-1294.4万元,2025年上半年虽实现843.8万元盈利,但招股书明确提示,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市场扩张可能导致未来继续产生净亏损。这种“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在工业机器人行业并非孤例,第一梯队企业埃夫特自2020年A股上市以来,累计亏损额已超7亿元。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分析指出,机器人产业具有技术迭代快、资金投入大的特点,企业普遍处于抢占市场份额阶段,定价策略偏向激进。他表示:“当前行业盈利关键在于规模效应和后续服务能力,但多数企业尚未形成技术壁垒,同质化竞争加剧了盈利压力。”

为改善盈利结构,卡诺普正加速向高毛利领域转型。2025年上半年,其具身智能机器人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13%,较2022年的6%实现显著增长。该板块涵盖工业人型机器人、AI复合机器人及冷焊系列等产品,其中灵烁工业人型机器人已应用于精密装配场景。这种战略调整带动公司整体毛利率从2022年的27.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2.4%。

今年以来,机器人企业扎堆赴港上市的现象引发市场关注。除卡诺普外,云迹科技、极智嘉、三花智控等10余家企业已提交招股书,但仅3家成功挂牌。张孝荣认为,港股对未盈利科技企业的包容性、较短的审批周期(如“A+H”股审批缩至30个工作日)是主要吸引力,但二级市场表现可能呈现两极分化:“具备核心技术壁垒的企业有望获得资本青睐,而亏损严重、技术同质化的公司可能面临破发风险。”

已上市企业中,云迹科技发行价95.6港元,11月19日收盘报120.2港元;极智嘉发行价16.8港元,收盘价21.46港元;三花智控表现相对突出,发行价22.53港元,收盘价达32.28港元。不过,整体温和的股价走势反映出市场对机器人概念的估值趋于理性。张孝荣提醒:“当前港股科技板块估值偏低,投资者对机器人企业的商业化能力和盈利路径仍持观望态度。”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