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成长层新股网下配售格局正经历显著变化,B类投资者获配比例大幅压缩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以摩尔线程最新披露的网下初步配售结果为例,A类投资者获配数量占比高达98.44%,而B类投资者仅占1.56%,部分B类机构甚至仅获配39股。这种悬殊的配售比例差异,源于科创成长层实施的约定限售申购制度。
根据规则定义,A类投资者涵盖公募基金、社保基金、养老金、年金基金、银行理财、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B类则包含私募、券商资管、自营等市场化机构。数据显示,近期科创成长层新股普遍呈现类似特征:必贝特A类获配94.66%,禾元生物达96.22%,西安奕材为97.48%,B类占比均未突破5%。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传统科创板新股中B类投资者仍能保持较高份额,如屹唐股份B类获配12.21%,影石创新达11.77%,汉邦科技更是高达25.32%。
这种结构性变化源于新实施的约定限售机制。该制度要求网下申购设置差异化限售档位,A类投资者可自主选择不同限售期及比例组合,B类则必须按最低限售标准参与。以摩尔线程为例,其设定三档限售方案:档位一为9个月限售期配售70%,档位二为6个月限售期配售45%,档位三为6个月限售期配售20%。实际配售中,A类投资者优先选择高限售档位以获取更高比例,最终A1类(选择档位一)获配比例达0.07%,而B类仅为0.0078%,相差近10倍。
制度设计显著放大了两类投资者的收益差距。光大证券测算显示,在特定假设条件下,首批科创成长层新股平均打中一只可为A1类账户贡献0.116%收益率,A2类为0.042%,A3类与B类同为0.014%。华安证券进一步分析指出,若新股上市首日涨幅在50%-100%区间,单只新股对A1投资者收益率贡献可达0.02%-0.05%,对A2投资者则为0.008%-0.018%。这种收益分化直接导致B类机构打新积极性受挫,部分私募机构已开始重新评估参与策略。
追溯制度源头,今年3月上交所修订的《首发承销细则》明确提出,未盈利企业可采用约定限售方式,通过细化限售比例安排提升长期资金配售比例。监管层意图通过制度优化引导资金流向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科创企业,但市场人士提醒,需关注制度实施对市场生态的连锁反应。某中型券商投行负责人表示:"当前配售比例差距已超出市场预期,后续需观察B类投资者是否会通过调整报价策略或转向其他市场寻求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