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的《自然》增刊“2024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显示,中国在全球科研城市十强榜单中占据六席,较2023年增加一席,首次实现半数以上席位归属。北京连续第九年蝉联全球科研城市榜首,上海紧随其后位列第二,南京、广州、武汉、杭州分列第五、第六、第八和第十位。这一数据反映了中国城市在高质量科研产出方面的持续突破。
根据增刊分析,中国科研城市的整体表现呈现显著提升态势。广州从2023年的第八位跃升至第六位,超越美国旧金山湾区;武汉排名再进一位;杭州则从第十三位首次跻身全球前十。从自然指数关键指标“份额经调整数值”看,北京2023年至2024年科研产出增幅超过9%,上海增幅近20%,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
在学科领域分布方面,中国城市在化学、物理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三大领域持续占据主导地位。其中,化学领域全球前十名首次全部由中国城市包揽,物理科学与地球环境科学领域则各占六席,北京在这三个领域均位居榜首。生物科学领域仍由美国城市主导,纽约和波士顿分列前两位,北京排名第三。2022年新增的健康科学领域中,美国城市占据十强半数席位,北京位列第六,上海和广州亦进入该领域十强榜单。
本期增刊特别关注了沿海超大城市面临的地面沉降问题。随着海平面持续上升,快速扩张的沿海城市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地质挑战。报告提出,通过加强跨国界、跨学科以及内陆与沿海地区的科研合作,可为应对气候变化、地面沉降等全球性问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例如,北京在地球与环境科学领域的领先地位,为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自然指数主编西蒙·贝克指出,中国城市在自然指数追踪的大多数学科领域中进一步巩固了领先地位。他强调,当科研合作突破地域、学科界限时,将产生更显著的现实影响,这种跨领域协作模式为解决全球性挑战提供了新思路。
自然指数由独立科研小组基于期刊声誉遴选的145种高质量自然科学与健康科学期刊构成,通过追踪各机构在这些期刊上的论文贡献情况,形成公开数据库。该指数由施普林格·自然旗下机构编制,已成为衡量全球科研产出的重要参考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