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深圳样本”:8家调改门店盈利 人均薪资涨45%引行业关注

   发布时间:2025-11-20 19:47 作者:孙雅

传统商超永辉超市(601933.SH)在经历转型阵痛后,深圳区域8家调改门店交出亮眼成绩单:今年10月全部实现盈利,员工人均薪资增长45%,总分红近百万元。这一“深圳式”反转不仅成为永辉全国调改的关键样本,更引发行业对零售业转型路径的深度思考。

财报数据显示,永辉2024年营业收入675.74亿元,同比下降14.07%,净亏损14.65亿元,亏损额同比增加1.36亿元。这一颓势在2025年前三季度有所缓解,归母净亏损较去年同期收窄6.32亿元,扣非后净亏损下降8.4亿元。公司解释称,关闭232家低效门店是营收下滑的主因,同时宣布拟募集31.14亿元用于门店改造和补充流动资金。

深圳区域的突破始于2024年11月。当时,广东省首家“学习胖东来”调改门店——卓悦汇购物中心店正式亮相。改造后的门店货架高度从2.2米降至1.6米,照明与动线全面优化,商品更新率达70%,新增近5000个单品,进口商品占比从7%跃升至21.3%,成为全国调改店中进口商品占比最高的门店之一。一年后,该店销量同比翻倍,客单价提升20元,客流增长80%,成为全国标杆。随后,宝安大仟里、罗湖益田假日等门店相继完成改造,深圳区域整体扭亏为盈。

永辉CEO王守诚在2025年新品发布会上透露,深圳8家调改门店客流平均增长超70%,毛利率提升约2个百分点。副总裁佘咸平将此次变革定义为“彻底的商品中心化变革”,强调以商品为核心重构零售逻辑。

深圳模式的成功并非偶然。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分析,深圳具备“高消费结构+口岸流量+商业支持”三重优势:常住人口平均年龄32.5岁,消费能力强,对进口商品接受度高;罗湖、福田等多家门店靠近口岸,港客占比最高达15%,显著拉高客单价;深圳购物中心密度全国最高,商业体愿意为体验型零售提供低租金和长装修期,使永辉得以进行大规模空间重构。

然而,这一模式全国推广面临三大挑战。柏文喜指出,首先,消费结构差异显著。二三线城市客单价敏感带普遍在25-35元,而深圳调改后客单价抬升20元仍被接受,进口商品下沉后可能面临周转慢、毛利率低的问题。其次,成本结构不同。深圳部分门店享受结构性低租金,但内陆城市租金占比若超过4%,叠加45%的涨薪和30%的人力扩编,利润模型可能转负。最后,供应链半径限制。深圳依托珠三角“1小时冷链圈”,但北方区域物流半径翻倍后,生鲜与烘焙货损将上升2-3个百分点,直接侵蚀毛利。

针对这些挑战,柏文喜建议,永辉需将“深圳模式”拆解为可灵活组合的“变量模块”:在一线城市保留进口占比高、动线优化、体验设施完善的“完整版”;在地级市缩减进口SKU、降低调改复杂度,将涨薪幅度控制在20%以内;通过区域配送中心与本地直采减少冷链损耗,才能稳住盈利模型。这一精细化运营策略,或将成为永辉全国转型的关键。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