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旗下人工智能应用“通义”近日完成重大品牌升级,正式更名为“千问”,同时将Android版本从3.x直接跃升至5.0版本。这一动作不仅标志着产品定位的转变,更被视为阿里在AI战略布局上的关键一步,从企业级服务向消费级市场全面拓展。
“千问”的核心能力基于阿里自研的大模型体系Qwen,被定位为集团最重要的AI应用入口。官方将其描述为“真正会思考的AI助手”,支持专业问答、长文本理解、智能写作及多模态识别等复杂任务。在功能升级方面,智能问答能力得到显著强化,可提供结构化回答,并针对学习、职场和专业领域优化;智能写作模块支持新闻稿、邮件、营销文案等多体裁生成,并能自动调整语气与格式;视觉识别功能则通过拍照实现物体、表格和文档的精准识别,结合推理能力给出答案或总结。
此次更名并非简单的名称调整,而是阿里向C端消费级AI市场发起冲击的重要信号。此前,阿里的大模型主要服务于企业客户,但随着AI Agent趋势的兴起,科技巨头纷纷将技术转向通用助手化。阿里计划将“千问”与淘宝、钉钉等生态产品深度融合,构建AI驱动的多场景智能服务体系。分析人士指出,阿里在To B市场和模型研发领域具备技术积累,但在消费端应用分发层面尚未形成强势入口,“千问”的推出标志着其从“技术供应商”向“AI终端入口竞争者”的转型落地。
当前,AI应用领域的竞争已从“模型参数比拼”转向“用户规模与生态入口争夺”。OpenAI、meta及中国多家头部科技企业相继推出全能型AI助手产品,将市场推向新阶段。在此背景下,“千问”的入场被视为阿里正式加入核心竞争区的标志。其能否成为阿里布局AI时代的关键入口,将取决于用户接受度、产品体验的持续优化以及与生态体系的深度协同。此次品牌升级无疑表明,消费级AI战场已成为阿里战略布局的重点方向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