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科技自主化浪潮推动下,国产GPU领域迎来资本市场的重大突破。被市场誉为“国产GPU第一股”的摩尔线程正式启动科创板发行程序,其114.28元/股的定价创下2025年A股新股发行价新高,引发机构投资者高度关注。据发行公告披露,初步询价阶段共有267家网下投资者参与报价,覆盖7555个配售对象,总申购股数突破700亿股,网下申购倍数达1572倍,这一数据远超年内多数新股的询价热度。
机构参与热情呈现多元化特征。公募基金方面,86家机构集体入场,其中南方基金动用404只产品申报,累计拟申购52.85亿股;易方达基金派出389只产品参与;工银瑞信和富国基金分别以345只、265只产品紧随其后。私募领域同样活跃,124家机构参与报价,涵盖量化对冲、主动管理等策略类型,幻方、龙旗、九坤等知名私募均现身其中。券商资管平台组团出击,财达证券、财通资管等机构的部分产品拟申购数量位居前列,形成公私募与券商资管三足鼎立的格局。
报价区间分布折射市场分歧。上海汐泰投资旗下产品报出159.57元的全场最高价,较发行价溢价近四成,展现对成长性的强烈预期;华富基金则以122.94元/股成为最高有效报价方。公募基金整体呈现“价格中枢偏上、数量理性”的特征,多数产品报价集中在发行价附近区间,拟申购数量保持适度分散。值得注意的是,1231只产品均拟申购2200万股,涉及88家机构,其中泰康资产以161只产品领跑,易方达、南方基金分别以137只、106只产品紧随其后。
这家成立于2020年的科技企业,已构建起覆盖GPU芯片研发、软硬件系统集成的完整技术体系。招股书显示,公司已推出四代GPU架构,形成涵盖AI训练卡、推理卡、云游戏卡及工业可视化卡的产品矩阵,应用场景延伸至AI智算中心、数字孪生渲染、工业仿真等领域。尽管2022年至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亏损超59亿元,但营业收入呈现爆发式增长,从2022年的0.46亿元跃升至2025年前三季度的7.85亿元,机构对其长期盈利模型展现显著信心。
市场人士分析,摩尔线程的稀缺性在于其生态入口价值。华东地区券商研究员指出:“这类似于早期的寒武纪和中芯国际,投资者看重的不仅是当前业绩,更是国产化替代带来的战略机遇。”接近投行的人士透露,路演过程中机构普遍关注产品落地速度、芯片与软件协同能力及下游客户适配情况。券商自营资金负责人则强调,公司自营与资管联动报价,源于对国产GPU长期投资价值的判断,当前算力芯片供应格局下,摩尔线程的生态协同基础构成核心竞争力。
此次IPO进程的高效率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从6月30日获上交所受理,到9月26日通过上市委审议,再到10月30日获准注册,整个过程仅用时122天,其中受理到过会阶段耗时88天,刷新科创板审核速度纪录。根据发行安排,公司今日启动申购,拟发行70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达4.7亿股,按发行价计算上市首日市值将达537亿元,跻身年内新股市值前列。这场资本盛宴的后续表现,将成为检验科技企业市场化路径的重要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