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盛发布的一份关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报告在投资界引发广泛讨论。该报告核心观点认为,当前由人工智能驱动的中国科技股上涨并非泡沫现象,中国科技企业仍具备显著的成长潜力。更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数据显示全球资本正加速流入中国市场,这一趋势与2019年创业板剧烈波动时的资金流向形成鲜明对比。
回顾2019年创业板单日暴跌8%的行情,当时市场恐慌情绪蔓延,但外资却逆势加仓。这种"牛市多暴跌"的特殊现象,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市场逻辑。从行为金融学视角分析,投资者对损失的敏感度是收益的2-3倍,这种心理特征在牛市盈利转亏损时会被显著放大。主力资金往往利用这种情绪波动,通过剧烈震荡实现筹码清洗。
市场调整存在本质差异:一种是资金实质性撤离的"真出清",另一种是主力制造恐慌的"假摔"。以2020年某科技股为例,该股在三日内下跌10%,表面看与普通回调无异,但通过量化分析发现,其调整期间机构资金持续活跃,最终股价在洗盘后继续上行40%。这种量化追踪方法,有效解决了传统技术分析的局限性。
专业投资者采用的量化系统包含两项核心指标:通过四色柱体展示的"主导动能"指标,可直观反映做多、回吐、做空、回补四种交易行为;橙色柱体显示的"机构库存"指标,则能精准捕捉机构资金活跃度。当蓝色回补行为与橙色库存同时出现时,通常预示着机构震仓行为,这种组合信号的准确率经市场验证超过80%。
面对当前市场环境,专业人士建议普通投资者建立三方面认知:首先应重点关注资金流向而非消息面,没有资金支撑的题材难以持续;其次要区分机构行为与散户行为,前者决定趋势方向后者只是市场噪音;最后建议构建适合自己的量化观察体系,这相当于为投资决策配备"雷达系统"。特别是在AI赛道投资中,更需要穿透概念炒作,关注技术落地的实际价值。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文所有分析均基于公开市场数据整理,所涉案例仅用于方法论说明。市场投资存在不确定性,任何决策都应建立在独立研究基础上。本文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投资者需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