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特斯拉Optimus灵巧手团队核心成员卢泽宇近日宣布加入小米机器人团队,担任灵巧手项目负责人。他在社交平台透露,已结束在特斯拉两年多的职业生涯,未来将与小米团队共同推进灵巧手技术的工程化落地与路径优化。
卢泽宇在特斯拉期间主导了Optimus机器人手部设计的多项核心技术研发,包括触觉传感器开发、灵巧抓取算法优化及手部结构设计。这些工作与其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机器人博士学位时的研究方向高度契合,为其在小米的技术落地奠定了基础。他表示,小米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战略布局与个人职业规划高度一致,期待通过跨学科协作加速技术转化。
小米近期在具身智能领域动作频频。11月21日,公司正式开源自研的MiMo-Embodied大模型,该模型整合了机器人场景理解、任务规划能力与自动驾驶环境感知技术,在29项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通过统一智能底座,小米试图打通家庭服务机器人、智能汽车与IoT设备的认知边界,例如实现家庭机器人与冰箱的食材协同管理,或让车辆自主应对城市场景中的突发状况。
开源策略被视为小米构建生态的关键一环。公司希望通过降低技术门槛吸引全球开发者,复制Android时代的开放创新模式。尽管面临边缘计算算力限制、数据安全合规等挑战,小米仍坚持"具身智能+自动驾驶"双轮驱动战略,试图在谷歌、特斯拉等巨头主导的赛道中开辟差异化路径。
人才布局方面,小米持续吸纳顶尖技术专家。11月初,曾被称为"AI才女"的罗福莉宣布加入,负责智能终端向物理世界延伸的相关研究。卢泽宇的加盟进一步强化了小米在机器人硬件领域的实力,其关注的灵巧手技术被视为人形机器人实现复杂交互的核心突破口。该领域需攻克触觉反馈精度、多自由度协同控制等难题,工程化落地进度或将直接影响产品商业化节奏。
目前小米尚未公布机器人产品具体上市时间,但技术矩阵已初具规模。从大模型开源到核心硬件团队组建,公司正同步推进软硬件生态建设,试图在通用物理智能体领域建立技术壁垒。这场涉及感知、决策与执行的全面布局,或将重新定义人机交互的边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