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知名会计与咨询机构安永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香港交易所凭借2800亿港元(约合360亿美元)的IPO融资规模,超越纽约证券交易所(205亿美元)登顶全球交易所榜首。这一成绩的取得,既得益于港股市场整体活跃度的提升,更与大型企业集中上市密切相关。
数据显示,今年港股IPO项目数量同比增长43%,而筹资额增幅高达218%,平均单项目融资规模较去年翻倍,创下近五年第二高水平,仅次于2021年。宁德时代以410亿港元的融资额领跑全球IPO项目,紫金国际、三一重工、赛力斯分别以287亿港元、154亿港元和143亿港元紧随其后。值得注意的是,7月在上交所上市的华电新能源以181.7亿元人民币融资额,跻身全球十大IPO项目第五位。
A+H及A拆H企业成为港股市场的重要支撑。据统计,全年预计有超过20家A股公司赴港二次上市,合计募资超1700亿港元。安永大中华区财务会计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指出,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已形成互补发展格局,国际资本持续流入与南下资金加速汇聚,推动港股投资者结构从"外资主导"转向"内外资双轮驱动"。这种转变在大型项目融资中尤为明显,例如南山铝业国际(印尼运营)、IFBH Limited(新加坡)、Mirxes Holding Company Limited(新加坡)和乐舒适(迪拜)等四家海外企业选择在港上市。
与港股市场的火热形成对比的是,美股市场今年仅有64家中国企业首发上市,且因缺乏大型项目导致筹资额同比下降,平均筹资规模创近五年新低。这种分化态势凸显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独特优势。
市场制度创新为港股IPO注入新动能。2025年8月4日实施的IPO定价及分配新规推出两种分配机制:机制A允许最大35%的回拨比例但不锁定公开认购比例;机制B则锁定10%-60%的公开认购比例且无回拨机制。新规实施后效果显著,36只新股中仅6只破发,首日破发率降至24%,创近五年新低,首日平均回报率达38%。这种变化直接提升了打新收益的确定性,目前已有90家A股企业提交赴港上市申请。
安永分析认为,2026年港股IPO市场有望延续热度,但增长节奏将更趋稳健。A+H模式将继续主导市场,中概股回归与特专科技企业上市将形成双重驱动。随着港交所持续优化上市制度,香港证券市场的整体效率与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巩固其作为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