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卸任娃哈哈要职:商标之争未休,控制权博弈开启新局

   发布时间:2025-11-27 16:56 作者:朱天宇

近日,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发生重大人事变动,工商变更信息显示,宗馥莉已正式卸任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及总经理职务,接任者为许思敏。这一调整标志着娃哈哈管理层进入新格局,也引发外界对这家民族饮料巨头未来走向的广泛关注。

尽管宗馥莉仍持有娃哈哈集团29.4%的股权,位列第二大股东,但其退出核心管理层,意味着这位被外界称为“娃哈哈公主”的企业家与集团的关系进入新阶段。据多家媒体报道,宗馥莉于2025年9月12日正式向公司提交辞职申请,并已完成股东会与董事会的相关审议程序。这并非她首次提出离职——2024年7月,她曾因股东协商短暂收回辞呈,但此次辞职最终落地。

引发此次人事变动的直接原因,被指向“娃哈哈”商标使用权的长期争议。这一矛盾可追溯至1996年娃哈哈与法国达能的合资合作。当时,双方成立五家合资公司,达能持股51%,并试图通过《商标转让协议》获取“娃哈哈”商标所有权。然而,该协议因违反国内相关规定,两次被原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驳回。1999年,双方转签《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明确商标所有权归娃哈哈集团,仅授权合资公司使用。2007年,杭州仲裁委员会裁定《商标转让协议》终止,“娃哈哈”商标归属娃哈哈集团。

宗馥莉自2024年全面接手娃哈哈后,试图推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包括将387件“娃哈哈”系列商标从集团公司名下过户至实际运营主体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但由于现行股权结构下,商标使用需全体股东一致同意,而第一大股东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6%)与宗馥莉在方案上未能达成一致,导致转让进程停滞。

目前,娃哈哈集团的股权由三方共同持有:上城文旅占46%、宗馥莉占29.4%、职工持股会占24.6%。其中,职工持股会名义上代表员工利益,但据娃哈哈法务部门披露,该持股会实际仅由宗馥莉一人代表。这一局面源于2018年宗庆后主导的一次员工股权回购——员工以3倍价格将股份售予持股会,转为仅享分红权的“干股”。宗庆后去世后,部分退休及离职员工对回购协议提出诉讼,案件正在杭州上城区法院审理中。该案结果将直接影响24.6%股权的归属,进而可能改变娃哈哈的控制权格局。为加速审理,宗馥莉团队曾于2025年8月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投诉杭州上城区法院“审理进展缓慢、送达违规”。

接任宗馥莉出任总经理的许思敏,1994年出生,毕业于浙江大学法学专业。公开资料显示,他早年曾创业创办中西快餐品牌“原牛道”,后加入宏胜集团法务部,深度参与处理娃哈哈与达能的商标纠纷等重大法律事务,逐步晋升为法务部部长。宏胜集团由宗馥莉于2007年创立,长期作为娃哈哈的重要代工厂,被视为其个人事业版图的核心。许思敏虽出身宏胜,但此次被任命为娃哈哈集团总经理,显示其角色已超越宗馥莉私人团队,成为各方暂时接受的过渡人选。截至10月中旬,其具体职务尚未在娃哈哈内部OA系统更新,官方亦未就任命细节作出回应。

面对“娃哈哈”商标使用的制度性障碍,宗馥莉选择另辟蹊径。2025年9月,其实际控制的宏胜系公司发布通知,宣布自2026销售年度起,全面启用新品牌“娃小宗”。天眼查显示,“娃小宗”商标由宏胜饮料集团于2025年5月申请,目前已进入初审公告阶段。此举被解读为宗馥莉在无法掌控“娃哈哈”品牌使用权的情况下,为保障自身商业体系运转所作的战略转移。此前,她创立的KELLYONE品牌已在2025年基本停摆,线上渠道全面下架商品。“娃小宗”的成败,或将决定她能否真正走出父亲的光环,建立独立商业帝国。

宗馥莉的辞职并非彻底告别,她仍手握近三成股权,且通过宏胜系掌控大量生产与销售渠道。而娃哈哈集团则面临品牌分裂、管理层更迭与历史诉讼交织的复杂局面。这场控制权博弈的后续发展,仍待观察。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