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情绪探底:撤退者渐远 抄底者寻“估值洼地”机遇

   发布时间:2025-11-21 15:29 作者:吴婷

今日上午,A股与港股市场均出现显著回调,沪指盘中一度下挫近90点,而港股跌幅更为剧烈,恒生科技指数盘中最大跌幅超过3%。若以10月初的高点为基准,该指数累计最大回撤幅度已达20%,市场情绪陷入低迷状态。

本轮港股调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0月2日阶段高点启动,至10月17日累计下跌约15%,主要源于前期快速上涨后的技术性修正,叠加外部因素催化下的获利回吐;第二阶段从10月18日延续至11月13日,呈现震荡筑底特征,市场反复测试支撑位;第三阶段自11月14日开启至今,再度出现加速下跌态势,其中恒生科技指数领跌市场。

引发第三阶段调整的核心因素,在于全球资本市场对AI板块估值泡沫的担忧。尽管英伟达最新财报显示GPU产品供不应求,黄仁勋公开表示订单排至数月后,但市场反应却出乎意料——该股昨日盘前一度上涨5%,最终收盘却下跌3%。这种"利好兑现后的抛售"现象,对以AI叙事为主导的港股科技板块形成直接冲击。

关于AI行业是否存在泡沫的争论持续发酵。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承认当前估值存在溢价,但认为尚未达到破裂临界点,其判断依据正是英伟达持续强劲的业绩表现。然而市场实际走势却与这种乐观预期形成背离,恒生科技指数今日的大幅下挫,正是这种矛盾情绪的集中体现。

当前港股市场呈现显著的多空博弈特征。从资金动向观察,前期看空势力已逐步离场,当前市场做空动能明显衰减。坚守阵地的核心投资者群体,在估值大幅压缩后选择继续持有仓位。与此同时,部分轻仓投资者开始关注抄底机会,特别是那些前期仓位较轻、持有充裕现金的投资者。

南向资金成为本轮调整中最积极的买入力量。数据显示,在第三阶段下跌过程中,南向资金连续多日呈现大规模净流入,11月14日单日净买入达128亿港元,昨日更是增至近160亿港元。通过跨境ETF渠道流入的资金同样活跃,近一个月恒生科技指数相关产品净流入超80亿元,恒生互联网指数产品净流入超14亿元,中国互联网指数产品也有超过14亿元资金净流入。

跨境ETF因其操作便捷性受到投资者青睐,该渠道无需开设香港账户或具备港股通资格,成为内地资金布局港股的重要工具。驱动资金持续流入的核心逻辑,在于港股科技板块估值已跌至历史低位。当前恒生科技指数、恒生互联网指数的市盈率均约21倍,从历史数据看,超过80%的时间段估值水平高于当前位置,形成明显的估值优势。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