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BOSS直聘凭借一份亮眼的财报引发市场关注。在11月18日晚间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中,公司营收与利润均实现显著增长,其中营收达21.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2%;净利润7.75亿元人民币,同比涨幅高达67.2%。这一成绩不仅推动其港股股价在次日上涨近2.5%,更让市场重新审视这家在线招聘平台的增长逻辑。
从收入结构来看,BOSS直聘的商业模式高度聚焦于企业客户。财报显示,其99%以上的营收来自为企业提供的线上招聘服务,包括职位发布、批量邀请等增值工具,而面向求职者的付费服务收入占比不足1%。这种"企业付费、求职者免费"的模式,与招聘市场"企业为招聘效率买单"的底层逻辑高度契合。例如,平台通过竞招岗位机制,将供不应求的岗位列为付费项目,既减少了对求职者的信息骚扰,又提升了企业匹配效率——若付费后仍无法招到合适人才,企业自然不会续费,这种"结果导向"的收费模式倒逼平台持续优化服务。
支撑业绩增长的核心动力,首先来自客户基数的扩大。截至9月30日的十二个月内,平台付费企业客户数达680万,同比增长13.3%。这一增长与宏观经济回暖密切相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10月城镇调查失业率降至5.1%,就业市场复苏带动企业招聘需求释放。与此同时,BOSS直聘通过成本控制实现利润跃升——三季度销售与营销费用同比下降24.6%至3.94亿元,研发费用虽减少12.1%但规模首次超过营销费用,AI技术的深度应用成为关键。平台推出的AI模拟面试、智能速招等工具,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降低了运营成本,形成"技术降本-服务增效-用户增长"的良性循环。
在增量市场开拓方面,BOSS直聘展现出两大战略重点。一是蓝领招聘市场的突破:自2022年推出"海螺优选计划"以来,平台制造业、物流仓储等蓝领岗位收入占比持续攀升,今年三季度创历史新高。二是下沉市场的渗透:针对三线以下城市线上招聘渗透率低的痛点,平台通过优化产品功能和服务流程,成功吸引大量中小企业和蓝领求职者。数据显示,三季度平台新发布职位数同比增长25%,企业端日活用户环比增幅首次超过求职者端,这种"求职者规模驱动企业增长"的逻辑,印证了CEO赵鹏"优先服务求职者"的战略方向。
值得关注的是,平台增长并非依赖"涨价策略"。财报显示,三季度付费客户数环比增长30万,但客单价反而下滑,这表明营收增长主要源于客户规模扩张而非单价提升。这种"薄利多销"的模式,与部分市场猜测的"收割用户"论调形成鲜明对比。事实上,招聘平台的商业本质是效率工具——若通过设置付费障碍降低匹配效率,虽可能短期提升财务数据,但长期必将损害用户体验,导致用户流失。BOSS直聘的选择,印证了在线招聘行业"效率优先"的生存法则:只有持续优化供需匹配,才能积累稳定用户基础,为付费转化提供坚实支撑。
当前,服务业就业人数增长与制造业用工缺口并存的格局,为招聘平台开辟了广阔空间。BOSS直聘的案例表明,在存量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通过技术赋能提升效率、精准捕捉增量市场痛点,将成为行业突围的关键。这场效率与增量的双重胜利,不仅为平台自身赢得发展机遇,也为整个在线招聘行业指明了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