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2025年京津冀海关协同发展”会议上获悉,北京、天津、石家庄三地海关正通过深化协作机制,构建“三关如一关、三地一盘棋”的协同格局。这一创新模式有效推动了区域外贸高质量发展,今年前10个月,京津冀地区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值达3976.1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出口额增长20.3%,进口额增长4.5%,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能。
在物流协同方面,京津冀三地已形成“海陆空”立体化联动网络。雄安综合保税区可视化监管平台与北京“双枢纽”空港电子货运平台完成系统对接,实现大兴机场、首都机场与雄安的物流信息实时共享。企业可通过单一平台完成机场调拨申请、物流状态追踪等全流程操作,大幅提升通关效率。天津口岸同步为雄安货物开辟出口绿色通道,构建起“雄安制造+天津出海口”的快速通道,进一步强化了区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雄安综合保税区作为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引擎,今年前10个月进出口总值达396.2亿元,在京津冀12个综保区中位列第四。其智能化监管体系与京津冀物流网络的深度融合,不仅优化了区域资源配置,更为内陆地区参与全球贸易提供了可复制的“雄安样本”。目前,三地海关正探索扩大协同范围,计划将更多口岸功能延伸至雄安,推动形成“多点布局、功能互补”的开放格局。
数据显示,京津冀综保区出口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产品占比显著提升。在进口端,能源资源类商品稳定增长的同时,消费品进口增速加快,反映出区域消费升级趋势。三地海关通过简化通关流程、推广“两步申报”等改革举措,使整体通关时间较五年前压缩超40%,为企业节省了大量运营成本。随着协同机制的不断完善,京津冀正逐步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