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变革破局有妙招:构建体系,让利润增长“有章可循”

   发布时间:2025-11-20 18:50 作者:赵静

在总裁读书会的活动现场,一位职业经历丰富的分享者,以自身实践为蓝本,深入剖析了企业变革与个人成长的紧密联系,并详细介绍了其著作《利润裂变》的创作背景与核心内容。

这位分享者虽公司注册于深圳,却常居北京。其职业轨迹跨越央企、三星及上市公司。在央企的三年,他积累了扎实的职场基础;于三星的十年,他担任人力资源高级总监,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而在上市公司的近六年,他深入参与企业运营管理,为后续的著作沉淀了大量实践经验。他出身会计专业,从录入凭证、装订凭证的基础岗位起步,熟练掌握财报解读逻辑,这让他能更深入地洞察企业经营本质。他不断学习提升,在五道口清华金融学院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如今还在哈佛商学院进修全球商业领袖领导力管理课程,这些经历促使他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最终形成了《利润裂变》一书。

他强调,天赋决定人生上限,努力支撑人生下限。自己从职场小白成长为上市公司高管,再到创办国泰道合科技公司,证明了人生充满无限可能,只要坚持努力,就能实现期待中的成长。

在企业变革方面,他指出管理体系落地面临诸多难题,其中老人与新人协同、旧体系与新体系衔接、传统业务与新业务融合是核心矛盾。为破解这些难题,他提出企业变革破局的三板斧。

首先是战功体系重建。这一体系能让有资历的老人凭借过往积累和新战功保持价值认同,让有冲劲的新人获得公平上升通道,使管理体系真正扎根企业,化解变革阻力。其次是支撑体系构建,核心是“人数场”体系。“场”旨在搭建共识的心理安全场,打造企业强平台能力;“数”的关键在于“事前算赢”,通过数据推演、风险预判确保决策科学性和可行性,让经营决策从“凭经验”转向“靠数据”。最后是数字化协同破局。当下许多企业处于“竖井式”组织模式,部门墙严重,阻碍效率提升。赋能这类企业的关键在于推动数字化流程“穿行”,打通LTC全流程,实现从线索挖掘到回款闭环的高效协同。

他分享了一段个人经历,在七八个月的高强度变革中,体重从160多斤骤降至104斤,这段“向死而生”的蜕变让他对经营变革有了深刻认知。基于这段经历,他感悟到,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组织,穿越生死线后,做事态度会截然不同,会拥有敢于挑战更难、更复杂事情的笃定和胆魄。职场人应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死线”,跨过去才算真正成长,这也是区分真高管与伪高管的关键。

谈及创作缘起,他介绍了在企业经营变革中沉淀的两大核心成果。一是经营业绩显著提升,企业从负利润起步,第二年实现4000万利润,第三年突破8000万,第四年起持续稳定在1亿以上,公司市值也翻了近30倍。二是培养和发现了100多位真正的经营者,他们聚焦毛利、利润等核心指标,为经营成果负责。基于这些实践,他希望将经验分享给更多企业,于是在2017年辞职创业,成立国泰道合科技有限公司,并沉淀出《利润裂变》一书。

在变革过程中,他们没有盲目采用大事业部制或承包制,而是从“经营哲学”入手,先建立“哲学共有”,再谈落地执行。变革第一步是重启愿景,让员工明确事业目的和意义以及团队核心原则,尤其是面对95后、00后员工,共识过程也是筛选过程。明确经营12条原则,推行“透明经营”,让员工相信“相信的力量”,解决员工心理安全场问题。

解决心理安全场问题后,打破部门墙的关键是找到真正创造价值的一线经营单元,这与传统阿米巴不同。传统阿米巴盲目拆分组织,易出现不创造利润的小单元和缺乏经营人才的问题。而他们这套体系先找到一线单元,再搭建职能单元和支撑单元,先有经营人才,后有专业人才。

在变革中,建立核算模型是经营哲学落地的重要载体。要简化核算,打造经营者能看懂的报表,让每个经营者清晰看到未来预期和实际收获。核算模型设计有关键技巧,如核算要纳入公司平台整体投入,实行“定额后超额分享”机制,解决中长期问题等。

打造合伙人机制与核算模型相辅相成,其核心是阶梯式合伙人机制,不同战功对应不同级别和荣誉,匹配不同回报。战功评价标准包括经营结果创造和经营人才培养,配合“举手制”,让有经营能力的人主动组建团队、承接业务。

直真科技的经营变革取得了显著成果,2020年9月23号成功在深交所上市。这场变革带来四点核心启发:回归理念共识,构建共同愿景;建立核算体系,做到“事先算赢”;压实责权利,让责任真正落地;打造系统性变革,实现从理念共识到责权利机制、经营责任制,再到业绩评价方式的全面转变。他还透露,下一本书《经营的力量》将于12月出版,届时将与大家深入分享相关内容。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