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集团首款全模态通用AI助手“灵光”上线仅三天,便迅速跻身iOS免费工具榜榜首、App Store总榜第七,成为当下备受瞩目的通用AI助手新势力。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展现了其强大的产品竞争力,也引发了业界对通用AI助手市场格局变化的广泛关注。
“灵光”的迅速崛起并非偶然。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两天前现身蚂蚁园区,对这款产品寄予厚望,期待其能“往前冲第一”。蚂蚁集团CTO何征宇透露,截至目前,“灵光”App下载量已突破50万,远超团队全年目标。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灵光”在产品功能和技术架构上的独特创新。
从产品功能来看,“灵光”首批上线了三大核心功能:“灵光对话”“灵光闪应用”和“灵光开眼”。其中,“灵光闪应用”开创性地在移动端实现了“自然语言30秒生成小应用”,支持输出3D数字模型、音频、图标、动画、地图等全模态信息,为用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体验。许多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有用户甚至连续修改应用超过一百次,耗时两个多小时,充分验证了该功能的实用性和吸引力。
在技术架构方面,“灵光”采用了多模型混合架构,底层融合了阿里“千问”及蚂蚁自研开源模型等多个模型。这种架构设计不仅提升了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还为后续的功能扩展和优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灵光”还是业内首个基于全代码生成的产品,解决了代码输出量比文本高五六倍的膨胀率带来的流畅度挑战,实现了类似从Email进化到Web的跨越。
在产品定位上,“灵光”明确主打效率类场景,旨在帮助用户节省时间。何征宇表示,灵光现阶段的主轴并非情感陪聊,而是专注于解决用户在信息获取和应用生成方面的效率问题。例如,用户可以通过一句话生成记账、云养猫等实用应用,大大提高了生活和工作的便捷性。这种定位使得“灵光”与豆包、DeepSeek等竞品形成了差异化竞争,满足了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
对于与阿里系“千问”的关系,何征宇用“战友”和“兄弟”来形容。他认为,AGI的技术空间和市场空间巨大,充满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多方协同探索。就像在沙漠中找水,多路并进才能提高成功的几率。蚂蚁集团在技术上保持开放态度,开源了自研万亿参数模型,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进步。
在谈到通用AI助手赛道的竞争格局时,何征宇表示,当前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模型能力持续演进,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因此,过早对标竞争对手并非明智之举,更重要的是找准方向,基于模型能力向前看,一路狂奔。他相信,随着模型能力的不断提升,“灵光”将在未来6-8个月内实现更大的突破,为用户带来更多惊喜。
尽管“灵光”在上线初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团队也清醒地认识到产品仍存在不完美之处。何征宇表示,这是在模型能力边界上创新必须付出的代价,但随着模型能力的提升,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同时,蚂蚁集团在算力储备和AI Infra技术方面具有充足的优势,能够为“灵光”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