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商超“三巨头”在中国:三位女掌门以卓越领导力书写商业新篇

   发布时间:2025-11-26 18:07 作者:周琳

过去,西方媒体对中国女性的描述往往停留在刻板印象中,要么将她们描绘成温顺隐忍的东方符号,要么视为等待被拯救的弱势群体。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这些陈旧观念早已与现实脱节。如今,在商超零售领域,中国女性正以卓越的领导力打破传统框架,成为行业变革的重要推动者。

在“外资超市三巨头”奥乐齐、山姆、开市客的中国区管理层中,女性掌舵人已成为一道独特风景。她们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不仅赢得了顶级零售巨头的信任,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这种集体亮相并非偶然,而是中国消费市场升级与女性领导力崛起的双重体现。

2023年,陈佳成为奥乐齐中国区首位女性董事总经理,今年10月更升任中国区CEO。这位曾在摩根士丹利担任高级顾问、在麦德龙和沃尔玛积累丰富零售经验的女将,上任后迅速调整战略。针对中国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她果断撤下部分高价进口商品,引入500种统一定价9.9元的本土产品,打造“好品质,够低价”的消费体验。从3.9元的卫生巾到8.9元的洗面奶,奥乐齐通过“每晚六点半打折狂欢”等策略,迅速赢得“穷鬼超市”的美誉。短短两年间,中国区销售额从10亿元跃升至20亿元,门店数量持续扩张。今年3月,陈佳提出“出沪入苏”战略,将奥乐齐从上海单点深耕推向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拓展市场版图。

在沃尔玛中国,朱晓静的领导力同样令人瞩目。2020年接任沃尔玛中国总裁兼CEO时,她面临传统商超黄金时代落幕的挑战。通过建设云仓网络、提升会员服务,她带领山姆会员店实现逆势增长。截至2024年,山姆在中国拥有53家门店,全渠道销售额达1005亿元,单店业绩远超美国本土。朱晓静坚持“难而正确”的理念,从养鸡场蹲点45天确保烤鸡品质,到推行“三次投诉即下架”的严格品控,再到联合京东物流实现“三公里内1小时送达”,她用极致服务将山姆打造成顾客的“信任银行”。2025年4月,她在沃尔玛投资者会议上宣布,当年中国将新增8家山姆店,单店年销售额预计超5亿美元,进一步巩固市场领先地位。

作为开市客中国大陆区总经理,章曙蕴的扩张策略同样积极。自2019年上海首店开业以来,开市客已在中国布局7家门店,覆盖6座城市。南京店未开业便吸引10万注册会员,其“购物+加油站”模式深受消费者欢迎——会员加油每桶可省30至40元,油品质量与价格优势显著。开市客还为会员提供验光、听力检测等增值服务,从细节处提升消费体验。章曙蕴在保持全球门店统一风格的同时,注重本土化运营:深圳店推出鳜鱼和花椒鸡,上海店特供宝马和奢侈品包包,生鲜品类占比超35%,满足中国消费者“爱尝鲜”的消费习惯。尽管扩张步伐稳健,但开市客“开一家火一家”的盛况,印证了其战略的成功。

除了国际巨头,中国本土零售品牌也在启用女性领导者。2024年,严筱磊成为盒马首位女性CEO,上任首月便实现淡季盈利,展现出强大的改革能力。这些女性领导者的崛起,是否与社会学中的“玻璃悬崖”效应有关?该理论认为,女性常在组织面临危机时被推上领导岗位,成功则成为宣传素材,失败则需承担责任。然而,零售行业的变革远非性别所能概括。陈佳、朱晓静、章曙蕴们的成功,源于她们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从陈佳的“精致省钱”策略,到朱晓静的产品溯源码,再到章曙蕴的会员增值服务,她们用本土化创新赢得消费者青睐。

当前,零售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奥乐齐在江苏扩张时面临山姆、盒马等“地头蛇”的围剿,供应链完善程度将成为关键;沃尔玛则通过“沃集鲜”品牌升级,以“简单为鲜”理念推出近千款极简配方商品,成功开辟差异化赛道;山姆则需解决坚果活虫、厕所分蛋糕等管理问题,以维护品牌形象;开市客的扩张步伐虽稳健,但需加快适应中国市场节奏。这些挑战,既是对女性领导者的考验,也是她们证明自身实力的机遇。

中国女将们的集体登场,是市场价值攀升与领导力崛起的必然结果。她们对本土市场的洞察、精细化运营能力,以及在逆境中的坚韧,正是脱颖而出的关键。强者自强,无关性别——她们的传奇,是商业理性与时代机遇的完美结合。在这场零售行业的变革中,谁能笑到最后,仍需时间验证。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