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发电新探索:年发电46500千瓦时,艺术与能源的完美融合

   发布时间:2025-11-26 15:18 作者:杨凌霄

在克罗地亚达尔马提亚海岸的扎达尔市,一座名为“向太阳致敬”的圆形建筑正以独特的方式诠释清洁能源的未来。这座直径22米的艺术装置由300块多层玻璃板构成,白天吸收阳光储存能量,夜晚则通过释放光能点亮周边区域,年发电量达46500千瓦时,既为社区提供电力,又成为热门旅游景点。

与传统太阳能电池板不同,这座由建筑师尼古拉·巴希奇设计的装置将艺术与科技完美融合。玻璃板在阳光下呈现绚烂色彩,夜晚则通过内置发光系统营造出梦幻光影效果。项目团队表示,其核心目标并非证明玻璃能完全替代光伏技术,而是探索清洁能源生产的多元化路径——当能源生产与公共艺术结合,减排行动便成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日常体验。

扎达尔市年均晴日超过260天,为玻璃发电提供了理想条件。白天,玻璃板吸收的太阳能被转化为电能储存;夜晚,这些能量不仅为路灯供电,还能驱动建筑周边的互动装置。据测算,该装置每年减少的碳排放量相当于种植800棵成年树木,而其艺术价值更吸引全球游客前来打卡,间接推动了当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传播。

尽管项目成效显著,但其推广仍面临挑战。彩色玻璃的制造成本是传统光伏板的3倍,且材质易碎需定期维护。这类装置仅适用于日照充足的地区,难以在阴雨气候区复制。不过,专家指出,其示范意义远超技术本身——通过将能源基础设施转化为公共艺术品,项目为全球减排行动提供了创新思路:清洁能源的生产不必局限于工业园区,完全可以融入城市景观,激发公众参与热情。

目前,欧洲多国已开始探索类似项目。荷兰鹿特丹计划在市中心建设玻璃发电步道,西班牙巴塞罗那则尝试将光伏玻璃应用于历史建筑修复。这些实践表明,清洁能源的转型不仅是技术革新,更需要思维方式的转变——当能源生产与城市生活深度融合,减排便不再是一项孤立的任务,而是成为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公众环保意识的重要载体。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